第120章 辞让 (第1/2页)

好书推荐: 穿越之学霸修真

董卓正在郿坞里尽情玩乐,听闻王允带着圣旨来了,也是十分好奇。

如今小皇帝放个屁都要他董卓来批准,在这样的情况下,小皇帝怎么敢随意下诏的?

而且还是给自己下诏,难道又是给自己加官进爵?

董卓想到这里,不禁冷笑,他现在已经位极人臣,小皇帝想巴结自己,又能给他什么虚衔?

“将司徒请进来!”

董卓整理好杂乱的衣袍,来到正殿接见王允。

这还是王允第一次来郿坞,见到郿坞里面的景象,也是大吃一惊。

他早就听闻郿坞高七丈,城高强固,比之长安都有过之而无不及,本以为就是随便说说。

但当他亲眼见到,还是被震撼到了。

董卓只用了三个月时间,就筑成了如此雄险的邬堡,当真是不惜民力。

民间传言,为了修筑郿坞,光是民夫就累死了数万之众,看来并非空穴来风。

想到这里,王允对董卓的恨意更加浓烈。

怀着忐忑的心情,进入郿坞,见到郿坞里面的富丽堂皇,王允更是瞠目结舌。

这里面许许多多的建筑,都是王允前所未见的。

很多新奇建筑,就是曾经的洛阳皇宫,都比不了。

而这一切,据说都是出自王炫之手。

那个竖子,何时还会工匠建筑了?

王允十分疑惑。

“司徒此来何事?”

董卓躺在貂毛铺成的席子上,对王允懒洋洋的问道。

王允也不废话,立刻掏出圣旨,对董卓宣读。

董卓起先还不当回事,连起身接旨的礼数都没有,可是随着王允的宣读,董卓的眼睛渐渐放光。

“陛下,他竟要禅让帝位于咱家?”

董卓惊喜万分道。

见董卓不加掩饰的狂喜,王允心生厌恶,但还是强颜欢笑道:“不错,恭喜相国,贺喜相国,如今汉室颓弱,天子年幼,无力复兴,如今之势,只有德贤兼备者,方可执掌乾坤,放眼天下,又有谁能比相国更合适!”

这些话说的王允都快吐了,偏偏他还要装的一副义正言辞。

董卓频频点头道:“司徒言之有理,可是咱家接受禅让,会不会招致关外诸侯的讨伐?”

之前他废立天子,引得关东诸侯联合讨伐,差点没要了他的老命。

现在的他,只想在郿坞逍遥快活。

如果为了一个帝位,再次引得各路诸侯进攻,实在有些不划算。

王允对此早有腹稿,道:“相国不用担心,袁绍、曹操之流,其实都是自私自利之辈,眼下都在争抢地盘,根本无暇顾及关中,相国接受禅让,乃顺应天意,民心所向!”

“也罢,既然如此,那咱家就顺应天意一吧!”

董卓十分听劝,当即表示愿意接下禅让诏书。

就在这时,躲在暗处的李儒,忽然冒了出来,劝阻道:“万万不可啊,相国啊,古往今来,禅让帝位,当谦虚辞让,方显仁德,相国轻易接受禅让,必会遭受非议!”

见李儒跳出来阻止,董卓十分不爽。

之前因为流言,董卓狠狠训斥了李儒,差点为此动手杀了李儒。

但是因为女儿和牛辅等人的劝阻,李儒才侥幸逃得一死。

此后的日子里,李儒简居不出,等到流言渐渐平息,才又来找董卓请罪。

而董卓也派人调查此事,但没有得出结果,最后只能放弃追究李儒的罪责。

不过董卓也没有向李儒道歉。

到了他这个地位,是断然不会向臣子兼女婿的小辈低头认错的。

好在李儒对董卓也很了解,所以没有奢求董卓向自己承认错误,而是向董卓反省自己的错误。

董卓见李儒还算识时务,便将李儒调回边,负责处理长安朝廷传来的诸项政务。

王允向董卓宣读禅让诏书,李儒一直都在屏风后偷听,见董卓连脑子都不过就要答应,立马窜了出来,进行阻止。

王允见到李儒,心中也是十分不爽。

李儒作为董卓的头号谋士,从进京以来,屡次劝说董卓杀害朝中大臣,废立天子,迁都长安,皆有此獠身影。

可以说,董卓现在臭名昭着,李儒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董卓耐心听完李儒陈述的种种原因,大意就是自古以来,禅让天子位都是大事,不可轻易接受,需要效仿古人,推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