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太学 (第1/2页)

《大国小鲜(科举)》最快更新 [aishu55.cc]

许氏疯了吗?

徐立这充满自信的话语让震旦附一和桦山医院的人都无比震撼。一些过来参加比赛的年轻人也是热议起来。

“咱们国家的医疗技术有这么厉害吗?全面超越?不至于吧。”

“我看你是跪久了,骨头有点软,以至于现在都站不起来了吧。”

“你说什么呢?”

“我说什么你还不知道吗?听不懂汉语吗?那要不要我用英语再给你复述一遍。”

都是年轻人,这火气都是刚刚的,一开口就冲突了起来。

每一个人的思想都是不同的,教育背景、家庭背景、出生的环境和教育的经历都有不同。性格、处事方式,思考问题的方式自然也是不一样。

哪怕是一个家庭里出来的人,在接受社会信息的渠道上也会有差别。思想也会有截然不同的变化。

秦院长和宋主任显然也是听到了这种争执,两人不约而同的转过身,狠狠的瞪了自家的年轻人一眼。意思很明白。别吵了。丢人现眼。

过了一会儿,震旦这边一个年轻医生开口道:“你看看这个待遇,别人许氏医院出来参加外科大赛。东大医学部不仅仅是全程安排。坐的是商务舱。酒店,接送机都不需要操心。再看我们。还要自己出钱来这边参加活动不说。办护照的时候,还需要验资!”

这一个对比一下就让两个团队的年轻人都不说话了。羡慕,浓浓的羡慕。所有人心中都不由得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东大医学部会对许氏如此的客气。难道真的是因为许氏的实力很厉害吗?

可如果不是这样,那别人为啥这么客气呢?

东大医学部的人,他们也不是没有接触过。一个个恨不得眼睛飘到天上去,这些人可不是什么和气友善的家伙。

“徐院长,这有些过于夸张了吧。国内的医术发展速度很快,这一点我承认。但要说全面超越,那也未必吧。”秦院长忍不住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徐立轻笑道:“秦院长,我承认,早些年我们国内的技术是有差距。但这些年,随着医疗设备短板的补齐。事实上国内医院的差距就已经弥补过来了。”

“十年前,国内地州市这一个级别的三甲医院,本科生就已经符合要求了。现在几乎已经不会要本科生了。五六年前,本科生基本已经很难在三甲医院生存了。最少都是硕士。而现在,几乎都是博士起步。”

宋主任和秦院长不说话了。这还真是这样。现在的医学生学历是越来

越高了。起步就是本硕博连读,最少也是硕博连读。

徐立笑着道:“设备弥补了。学历弥补了。那对于医学来说什么最重要?技能!”

以我们许氏为例。目前神外这边,四级的手术全年下来可以达到638台,平均每天有1.7台左右,这个手术量是国外的医院无法达到的。

其他的手术就更不用说了。我在霍普金斯工作了五年,这五年里面,我总共做了三例脑干肿瘤手术。但现在在许氏,问我三天就能做一台。

随着徐立说到这里,秦院长和宋主任都不说话了。这是事实。国内的医院和医生从来都不会缺病例、却病人。

曾经有过这样的一个报道。在讨论剖腹产技术谁最厉害。结果是,在国内随便找一家县级医院的妇产科医生,可能临床经验都要比国外顶级医院的妇产科医生还要丰富。

宋主任感慨道:“不行!从明年开始。想要拿咱们医院作为奖品。不付出一些代价是不行的,要么就老老实实的给我们缴纳培训费用。而且以后我们也不负责这些人的交通差旅和在国内的参观费用了。”

秦院长若有所思:“十年前,我在桦山医院当科主任的时候,那时候我们想和国外的医院展开学术交流,别人都是一副不情愿的姿态。现在基本上每一个月都会有医院主动找上来,我还以为是因为国内的经济发展起来了,条件好了。别人愿意来了。现在看来,别人心里面早就清楚了差距啊。”

……

世界外科大赛。

这是第一届的世界外科大赛,是全门类。全领域的大赛。和之前神经外科大赛。胸外科领域的世界杯——世界胸外科临床病例决策大赛不同。

那些是针对各个专科的比赛。而这一次,针对的是所有的外科门类。

其中,许氏将会参加手显微外科、骨科、神经外科以及急诊手术、器官移植和产科这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