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太平军来了 (第1/2页)

ps:求收藏,求支持!

今天汉中的冬天,来得早去的也早。这才过年没几日,天气就骤然拔高了一截。

一月中旬刚入,石泉的太平军就动了,二十万人哗啦啦的涌进了汉中。城固,还没消褪去的新年喜气,如秋风过后的树叶,被扫的丁点不剩!

同治二年正月十八,太平军的先头兵锋逼近了城固谢公镇。

汉江宽广,往日南北两岸往来都需要渡船,不过现在正值正月,天寒地冻虽不比年前,河面却还一样结着冰,不需渡船就可自由往来。

太平军的辎重都是由冰面上划拉过的,长长地爬犁上堆满货物,地面上两匹马也拉不动的重量,冰面上一匹马就跑得飞快。

带钉的马蹄铁在冰面上扎出无数的小坑,划出无数道痕迹,人乘坐在爬犁上,简直就是风驰电掣。

“来的好快啊!自己刚接到消息不两日,前锋就……”

谢公镇外江边上,马背上刘暹举着一支单筒望远镜,探看着前方的一举一动。他在汉中清军中也是挂上名号的中层军官了,总算从陈天柱手里讨来了这么一支望远镜。

内心沉思着,脸色阴沉之极。

“五哥,这谢公镇看来就是长毛的囤积粮秣所在了。”

齐大林手头没有望远镜,但他只看谢公镇外太平军密密麻麻,就也能猜测出个六七分。

刘暹点头赞同齐大林的说法,城固县城地处在汉江江畔附近,南北东西二三十里方圆都是冲积平原,找不到一处险要所在,太平军有十几二十万人,粮食又必须妥善供给,如此所能凭的就只有城池。

眼前谢公镇正是城固县城以东最近的一处大镇,面积不小,镇墙更有一丈多高,并且临水而居。

十九日,太平军的探骑就出现在了城固东关之外。此后数天,每天都不断有太平军的马队来到,有时数百,有时上千骑,他们飞奔呼啸,徘徊于城池周边。

也是从太平军探骑抵到的第二天,就再无百姓涌进城固的县城了。虽然人流决断,但不大的城固县城内,寺院、庙观、客栈都住满难民,全城军民人数愈十万。二十二日,外派的谍探最后一次回到县城禀报消息,打那之后,城固县城就与外断绝一切联络。

所有人都意识到,太平军,长毛,发匪,真的要攻城了。

县城里的青壮开始组织起来,以街坊上的富户士绅为首,官府发放一定的兵械,组织起大小二十二个大队。每一大队人口多则五六百人,少则四五百人,共计万人之多。

他们有自己的旗帜,右臂上都扎着红巾,左臂袖章上写着自己所在的街道大队。刘暹不需要拿他们来守城,但帮忙转送物资,在衙役捕快的带领下巡哨街道,政治城内治安却是可以的。

衙门自然要拨出一定的粮食,眼下的城固,有粮食比钱都重要。

刘暹看来,如此所费消耗跟他们所起到的作用相比,是远远不及的。别的什么都不说,只是官府将城内上万青壮掌控在手心中这一条,就是万金难买。

李楹听了刘暹说法二话没有就全盘肯定。早在年节前城中富户士绅就都已听好了招呼,现在太平军来的虽紧急,早有准备的城固县城却并未受到太多的冲击。治安稳定,条理不乱,民心暂且安稳。

从十九日这天起,内外流民难民断绝以后,官府也增加了城内搭棚救济的力度,并且悬赏百姓注意异常检查奸细。

二十五日,城内气氛急剧紧张,因为太平军的大部队终于杀来了。黑压压的大军一眼望不到头尾,只是驻扎在东南北三门外的一线步骑兵马,就在万人以上。

“这长毛的兵马也太多了……”周军怪叫着。

望远镜中,密密麻麻的太平军有如蝗虫,黑压压的铺满了城固东面的所有大地,接着这股浪流又蔓延到城南,城北……

周军知道扶王陈得才的大军有十几二十万,但这个数额只是让土鳖一样的他感到些震惊,感到很多很多。从来没有经历过真正大仗势的周军肯本无法想象二十万人马铺展开来后是何等惊人的场面,今日一见如何不被吓到。

李楹的脸色同样很难看,跟周军一样,当二十万太平军从一个数据变成真正的现实时,他也颤栗了。虽然清楚太平军的人数都囊括着老弱妇孺的,可蚁多咬死象,城固这种小县城,总数锵锵五千的兵勇,就是对刘暹甚有信心,能不能守住城池,李楹也再没有把握了。

感受这扑面而来的压力,东关上向发和他手下两百的兵勇都是脸色苍白,向发站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