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李儒的试探 (第1/1页)

好书推荐: 绝世武神录

董卓不管事,这段日子,所有的政务都是由李儒来处理的。 因此李儒常常出入相国府,董卓也早就习惯了。 “快,让文优进来!”董卓开口道。 张与闻言,心中暗自提起防备,但面上的仰慕之色却更浓了几分。 毕竟。 这李儒可是个狠人,而且视人命如无物。 眼下,他还没有获得董卓的信任。 万一不小心露了破绽,李儒一句话,搞不好自己就走不出这相国府了! 张与眼睛一转,心下有了主意。 而另一边。 李儒一身青衣走进来,先是跟董卓见礼。 随后,他的目光就放到了素未谋面的张与身上,开口就是试探: “这就是今日吸引走了大半个长安城的钟颖轩掌柜的吧?” 李儒自然是有备而来。 长安满城飘香,百姓们又一窝蜂似的往城中央跑。 他身为弘农王郎中令,自然得去查查什么情况。 原本还以为是张角之流。 没想到,就是一新开的酒楼。 只是这酒楼掌柜的胆子不小,不仅闹出这么大的动静,而且酒楼名字竟然敢跟相国表字同名。 因此。 李儒当即就派了一队士卒,去拆钟颖轩的牌匾。 结果又收到消息,说钟颖轩掌柜的入了相国府。 如此大胆又有心思,李儒只觉得这掌柜不对劲,因此匆匆赶来,想要试探试探。 听到李儒问话,张与立刻起身。 他收敛了面上的笑意,一脸正色,对着李儒一拱手: “小人钟颖轩掌柜甄甲,见过郎中令。 小小酒楼不值一提,若郎中令赏脸,钟颖轩随时欢迎郎中令前往。” 李儒闻言,瘦削的脸上,一对眸子闪烁着精光,仔细的打量起张与来。 张与也‘适时’的表现出些许无措,但很快冷静下来,垂眸让李儒打量。 董卓见此,也不管两人,径自欣赏起歌舞来。 片刻后。 李儒拈着羊须胡,突然开口问道: “甄掌柜是何方人士?” 张与一怔,但很快反应过来,回答道:“巨鹿高邑人,祖籍青州东莱。” “此来长安为何?” “为报相国七年前赶走黄巾军的救命之恩。” “听闻你举炊手艺不错?师从何人?” “区区小技不足挂齿,但家师乃是神厨易牙的亲传后人,手艺非凡。” “观甄掌柜言行颇有几分文人之气,倒不像是个庖丁?” “家师亦常赞小人有祖师之风。” “你对相国可有所求?” “小人亦想求得相国庇佑,毕竟这经商,也是背靠大树好乘凉!” …… 两人飞速对话,一问一答之间,几乎都没有思考。 一通问话下来。 李儒从张与的身世、来此的动机,问到入长安后的打算。 张与通通对答如流,没有让李儒发现任何不对之处。 只是在时不时提到董卓的时候,张与会‘不自觉’的露出一丝感恩与仰慕之色。 董卓在一旁听着两人对话,对张与也更放心了几分。 直到李儒问到跟张与同行之人时,张与咧嘴一笑,开口道: “那人名为赵云,字子龙,与小人是结拜兄弟,小人此来长安多亏他一路保护。 而且,子龙与相国麾下张济将军的侄子,乃是同门师兄弟。 此来长安,小人与子龙志同道合。 子龙颇懂武艺,自然是随张绣小将军入伍了。 小人只有这点手艺,就只能以此来回报相国之恩,望相国不嫌弃。” 闻言,董卓彻底放心了。 张济也是他从西凉带过来的大将,他侄子张绣自然是自己人。 那赵云与张绣是同门师兄弟,同时为他效力自是当然。 如此,这‘甄甲’勉强也算是他半个府里人了。 扯出了张济和张绣,李儒也不好再问下去了,只好暂时作罢。 随后,李儒以谈政务为由,赶走了张与。 张与也很识相,以今日开业请了张绣,要回去 招待为由,跟董卓依依不舍的告了别。 临走前,他又贴心的问了董卓晚上想吃什么,得到了答复,这才离开。 张与走后,李儒才拧着眉头提醒董卓: “相国,此人来历不明,还需查证,不可轻信。 这饭食虽小,但事关重大。 他的情况,我这就去查实。没有查清楚前,相国不可轻易让他入府了!” 万一这人在饭菜里下毒,然后拉着相国一起死,那岂不是…… 李儒虽然没有发现什么不对劲之处,但长安城突然冒出个风靡全城的钟颖楼,本就惹人怀疑。 偏偏这掌柜,还声称要来找董卓报恩,这就更奇怪了。 只是,他还没想明白,这掌柜闹这么大,靠近董卓是为了什么? 难道真是为了经商的时候方便些? 董卓自是明白李儒的担忧。 但听到这话,他还是不由自主的吧咂吧咂嘴,仿佛嘴里还有红烧肉的味道。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