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刘备的谋算 (第1/2页)

好书推荐: 绝世武神录

陈到看着山下平坦的大道,又摸摸脸上被树枝刮破的伤口,开口问道。 其实在山中行骑兵,不是什么明智之举。 但是应对南匈奴,还真只有上骑兵,所以众人还是硬着头皮,驭马从狭窄的林间小道传过来了。 只不过,被树枝刮伤是难免的。 陈到问这话,也是因为实在是不想在山林间赶路了。 刘备高坐马上,打量着前方二十多里处的小城。 如今正是日过中天,城中家家户户都在做饭,袅袅炊烟飘上了半空,而后逐渐消散。 闻言,刘备摇摇头: “不必,立刻派遣两名斥候,去往沿路的城邑传信,令城守协同麾下大小官吏出城迎接本州牧。” 他虽说是并州牧,又身负战功,但毕竟是初来乍到,难保有人想挑战权威。 他如此做,一方面是为了昭示自己的存在,试探上党官吏和地方世家豪族的态度。 毕竟招呼都打了,如果没有人迎接,那就给刘备发挥的余地了。 毕竟州牧到此,你不来拜见,将来万一不小心杀鸡儆猴,也怪不得刘备了! 至于另一方面,当然是为了给南匈奴足够的时间。 这也是刘备给南匈奴最后的机会了! 若是沿路大张旗鼓都不见於夫罗前来拜见,那等刘备到了壶关,就算是於夫罗想拜见,也得到地下去拜见了! “是!”陈到两眼一亮,激动地抱拳大声应道。 随后,立刻就派出了斥候去传信。 见此,刘备挥手下令: “全军原地休整半个时辰,用些干粮。” 众士卒纷纷下马休息,张与乐呵呵对着刘备开口: “主公最近越来越有州牧的威严了!方才的决定真是英明!” 闻言,刘备倒是颇为惊讶: “难得听子和夸赞,备真是受宠若惊!” 张与哈哈一笑,坐在马上伸了个懒腰: “爱听我可以多说点! 要是主公治理百姓、领兵作战,威慑外族,都可以自己做,那我这个谋士也能多偷偷懒不是?” 刘备闻言,眼中露出一抹笑意: “那子和可能偷不了懒了。” 要知道。 原河内太守张杨早就被董卓任命为了河内太守。 而原河内太守王匡不仅对袁绍言听计从,而且在张与去酸枣之前,就不知所踪了。 所以张杨先前与刘备在雒阳会晤的时候,张杨也没有表示自己要回并州。 因而刘备猜测,张杨可能就留在了河内,也就没有刻意将上党的事情提出来。 但十月份前,刘备估计,最快也就是将上党从南匈奴手里夺回来。 如此,上党太守一职就格外重要。 那可是大后方啊! 话落,张与立刻出言拒绝: “主公,我可是军师,我得随军出征,不干内政的!这活儿荀先生擅长,我看这上党太守也可以兼任一二吧。” 自从那日出了裴元绍那个乌龙后,刘备不知为何,非让张与接手上党太守的位置。 甚至还说,如果张与实在不想管,可以找两个能干的官吏代替处理政务,只要张与挂个名就成。 张与推拒了很多次,刘备都没放弃。 这不,眼下又提起来了! 听到这话,刘备长长叹了口气,目带愧疚的看着张与,沉声道: “子和,备能有今日,都是子和一手相扶。但区区官职,子和都不愿意接受,这实在是让备心绪难安,备……” “哎,打住!” 张与揉揉发胀的脑门,直接开口打断了刘备: “主公,人各有志,这复杂的官场我玩不转,何必硬掺和进去?” 而且。 虽说上党如今没有什么大世家,但是地方豪族肯定不少。 等赶走南匈奴,还要安置百姓,开垦农田,统计人口…… 这些不仅麻烦,而且会牵动各方利益。 自己说出去也就是祖上有点名气,但这么多年下来,也不剩什么了。 倒是荀彧,处理这些很合适。 至少他们太原打仗,有荀彧在上党,后方无忧啊! 闻言,刘备面上依旧颇为自责。 要知道。 除了关羽和张飞,张与是最先跟着刘备的人了。 正如刘备所言,他有今日,都是张与一手扶持的。 可如今。 刘备成了并州牧,其余人也各有官职。 不提关羽的别部司马、麋竺的别驾和荀彧的治中从事。 连张飞、陈到,甚至后来的许褚等人也早早被刘备封了校尉。 偏偏立功最大的张与,什么都不要。 说起来是个军师,连关羽都得听张与的。 但其实就是个谋士,在袁绍等人眼中,张与也就相当于刘备府中的幕僚。 真论起来官职来,连刘辟都比张与高。 因而,裴元绍那个乌龙一出,刘备后面反思了一二。 他突然觉得,袁绍回回都找张与麻烦,未必不是因为张与没有官职在身的缘故。 这才有了最近几日‘逼官’的事情。 张与见刘备一脸沉思,大大咧咧地伸手拍拍刘备手臂,出言宽慰: “主公不必多想!我辅佐主公,不能说无所求,但也没那么重的名利心! 这些东西,我是真的不喜欢,挂名也不想。 而且主公对我也很好,裴元绍能把我误认成……,不也说明了这点吗?” “要不这样,以后我真有想要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