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遗君之忧 (第1/1页)

好书推荐: 大明危局

翌日一早,奉天广场,御门听政。 今儿个早上有些风,吹得华盖和团扇都在微微的晃动着。 群臣三呼万岁后,朱元璋扯着朱雄英,身后跟着朱标在百官前方站定。 “都起来吧” 他已经做了十五年的皇帝了,龙威燕颔,又有开国皇帝的百战之威,身上的气势几乎压得人站不住。 再加上今天这个肃杀的日子,广场下的百官几乎都是战战兢兢,生怕哪点儿做的不妥当,自己就和刑部里关押的那些钦犯被一车带走。 朱元璋不苟訾、不苟笑,大马金刀的坐在龙椅上,看着下边的群臣,缓缓吐出一句: “刑部尚书开济,咱让你给那些混账定罪,都怎么样了?” 大明的中央司法机构由三司组成,刑部、都察院、大理寺。 刑部掌天下刑名,都察院掌稽查和弹劾、大理寺则是最后一道工序,负责审查和复核。 凡大案要案,绕不过这三个衙门。 而这次的案子基本被锦衣卫审的差不多了,移交三司也就是走个过场,没什么难度。 这个开济也是被老爷子破格提拔,最早还做过察罕帖木儿的掌书记官儿,属于随军机要秘书差不多的官儿。 察罕帖木儿就是王保保扩廓帖木儿的干爹兼老舅。转战河南、山西、陕西,连战连捷,以一个名落孙山的进士身份,凭借军功当上了前元常务副丞相。 那时候的老爷子还是红巾军分公司江南分公司的总经理,属于草创时期。 而老爷子名义上的领导,红巾军总部的三军总司令兼执行董事刘福通就是被这个察罕帖木儿揍得直挠头。 这样的一个猛人,手底下的掌书官儿自然不是一个草包。 开济今年是试职刑部尚书,虽然已经六十多岁的高龄了,但气质依然绝佳,对于搞钱、吏治和刑名很有一手。 这个人有能力,也很感谢朱元璋的知遇之恩,所以听见朱元璋的问话赶忙出班,瞅了眼笏板: “启奏陛下,此次腰斩五十八人、斩首一百二十七人,缢首二人,刖刑三百六十一人” “案卷、口供俱以记录在案,钦犯及其家眷亦验明正身,相关文策刑部已传至通政司” “伏请陛下圣裁” “嗯...”朱元璋面无表情的点了点头: “那今儿个就去办...” “父皇!儿臣启奏...”还没等朱元璋说完话,朱标直接出班跪在了朱元璋的面前: “儿臣以为,此等刁民恶吏,上欺君父,下虐皇民,将其等处死上合天意、下顺民心,实属公道” “可其人犯罪,惩治其人便是,家人何其无辜,刖刑...是否太过浓烈,儿臣伏请父皇三思” 朱雄英心里撇了撇嘴: 这爷俩又要唱双簧了,累不累... 保全人家的家眷?你昨儿个还和老爷子坐一张桌子上吃饭呐,那会儿你咋不说? 朱雄英正想到这,就见朱元璋皱了皱眉,霍的站了起来,十分生气的暴喝: “不行!” “贪赃纳贿那会儿,他们的家眷没有跟着享受?大宅子住着,山珍海味吃着,等到了该挨这一刀的时候,他们就无辜了?” “哪有这么便宜的事儿,他们吃的穿的住的,上边儿都沾着穷人的血!” “此议,咱绝不更改!” “父皇...”朱标正要再劝,朱元璋摆摆手: “你不要再说了,管好你自己的事儿,当好你的太子,其他的,咱自有决断...” “是...”朱标张张嘴,不知道说什么,扭头看着朱雄英,微微使了个眼色。 “嗯?”朱雄英有些纳闷,看我干什么,老爷子主意已定,你都劝不下来,我能劝下来? “嗷嗷...知道了”朱雄英突然有些明白了,扭头跪在朱元璋身前: “皇爷爷,孙儿也有事启奏” 朱元璋摆摆手:“有啥事儿起来说话” “是”朱雄英站起身想了想说道: “孙儿随父亲溧阳一行,体察民间疾苦,感受颇深...” “孙儿还听父亲说,朝廷几有修河之议,无奈国帑不丰,议了几次都搁置了下来” “为遗君之忧,解黎庶之苦,孙儿愿意拿出母妃嫁妆,以供朝廷修河之用” 慢慢从怀里掏出来一个小本: “这是孙儿的奏疏” 说完直接跪在地上:“孙儿伏请皇爷爷恩准” 朱元璋怔了半晌,面对着百官缓缓说道: “看看” “这就是咱老朱家的麒麟子” “薄了自己,厚了天下” “拿出自己的体己钱给百姓谋福,把天下的百姓看的比他自己要重” 顿了顿又说道:“咱呐,也不都指望着你们都能跟咱大孙一个样,咱只求你们做事的时候,摸摸良心,想想百姓”喜欢大明,开局被朱元璋哭灵()大明,开局被朱元璋哭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