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怀良亲王 (第1/1页)

好书推荐: 大明危局

第178章 朱雄英懵了,他竟然感觉朱标这时候的语气有些哽咽,情绪波动非常大。 “嗨...咱都不当回事”朱元璋摆摆手: “不就是有人骂了咱几句嘛,这是咱大孙,也没啥看不得的...” “拿来咱看看...”说着从朱标手中接过了那张纸,随意瞟了两眼,哑然笑了两声又塞给了朱雄英。 朱雄英看了看朱标,见他脸上没有异样,才又顺着纸上看去。 这张纸看样子年头不短了,已经有些微微泛黄了,不过字迹却还清晰可见。 “臣闻三王立极,五帝禅宗;唯中华而有主,岂夷狄而无君?乾坤浩荡,非一主之独权;宇宙宽洪,做诸邦以分守。盖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臣居远弱之倭,偏小之国,城池不满六十,封疆不足三千,尚存知足之心,故知足长足也。今陛下作中华之王,为万乘之君,城池数千余座,封疆百万余里,犹有不足之心,常起灭绝之意。 夫天发杀机,移星换宿;地发杀机,龙蛇走陆;人发杀机,天地反复。尧舜有德,四海来宾;汤武施仁,八方奉贡。臣闻陛下有兴战之策,小邦有御敌之图,论文有孔孟道德之文章,论武有孙吴韬略之兵法。又闻陛下选股肱之将,起竭力之兵,来侵臣境。水泽之地,山海之州,是以水来土掩,将至兵迎,岂肯跪途而奉之乎!顺之未必其生,逆之未必其死。相逢贺兰山前,聊以博戏,有何惧哉!若君胜臣负,君亦不武;若臣胜君负,反贻小邦之羞。自古讲和为上,罢战为强;免生灵之涂炭,救黎庶之艰辛。年年进奉于上国,岁岁称臣为弱倭。今遣使臣答黑麻,敬诣丹墀。臣诚惶诚恐稽首顿首,谨具表以闻。” 朱雄英看到最后已经麻了: 看语气应该是东瀛的复书,而里边的陛下应该指的就是老爷子了,全篇四百余字几乎全是在笑话老爷子,说老爷子穷兵黩武,贪婪不足,无才无德,甚至在最后还要与老爷子会猎贺兰山...就差没指着老爷子打鼻子骂娘了,这是何等的嚣张,何等的猖狂。 等看完后,朱雄英心中发凉,满脸的不可置信: “这是...这是何人竟敢如此大胆,如此放肆?” “嗨...”朱元璋不在意的摆摆手: “这都是老黄历了,当时你还小...倭寇横行,在大明沿海闹了个够呛,咱就下旨让杨载、吴文华去东瀛传旨,让他们称臣,且制止倭寇来大明祸害...” “这臣倒是称了”朱元璋说着,指了指这张纸: “可这个怀良亲王不仅杀了大明的使臣,还回书把咱骂了个够呛...” 朱元璋轻描淡写的说着,可朱标眼睛都红了,嘴里不停的嘟囔着耻辱... 朱雄英也是小脸儿煞白,牙齿咬的咯吱响: “那皇爷爷为何不征伐东瀛,如果换了孙儿,孙儿非扒了这个怀良的祖坟不可!” “嗨...”朱元璋摆摆手: “当时保儿三天连上六道奏疏请战东征,可咱...给否了” “至于原因嘛...” “其一,大明百废待兴,这种烂仗打起来不知道要拖到什么时候去,大伙儿才刚过两天好日子,咱不能让老百姓就因为咱挨了几句骂就把全家的存粮都掏出来打这个仗” “其二,咱虽是水战起家,可目前大明的一千两百余战船...擅长江河,而不擅长大海,真打下去咱心里没底,如果要造大船还得麻烦百姓,咱不能干” “其三,大明的军事重心一直在北方的鞑子身上,比起鞑子的祸害,这些倭人着实不算什么...” 朱标忍不住了: “父皇,儿臣以为不能那么算,正是因为这些倭寇...他们与方国珍、张士诚旧部而成的海盗沆瀣一气” “致使我大明民船出海,十艘回不来九艘,且我大明税赋半数都在南方,倭寇沿边劫掠...” “嗨...”朱元璋不以为意的摆摆手: “咱不是下旨民船禁海了吗?” “百姓们不出海,倭寇也就顺着风来劫掠一番,咱在沿海修建的城池足够抵挡他们了” 朱元璋又捋了捋胡子: “不过标儿你记住,这禁海不能长禁!咱爷们虽说坐了江山,可也没有阻拦百姓下海谋食儿的道理...” “咱也早就安排好了,在龙江一带种的有树,将来你造大战船用得着,直接就可以就地取材” 说着一拍朱标的肩膀,语重心长的说道: “等着爹,爹会把粮食、兵器、战船给你攒的足足的,将来等你发兵把东瀛灭了,倭寇自然就没有了,到那时你再开海就可以了” “文治武功都有,百姓们也会说咱的标儿是一代圣君!” 朱标脸色十分的骇人: “总有一天...总有一天...” 朱雄英心里彻底懵了,也彻底明白了,只是如今看来,四叔绝对没有被老爷子当成继承人培养过,不然老爷子的心思他绝对明白,他也绝不敢登基后和东瀛的足利义满眉来眼去,赏赐颇重。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