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脑回路清奇 (第1/2页)

好书推荐: 大明危局

虽说这些来自乡下的老农看样子一二十天都没洗澡了,离着大老远都能闻见身上的馊味儿。 但朱元璋丝毫不嫌弃,直接到一群人中间,就那么席地一坐。 又和颜悦色的问了些这些老农当地的事情,家里几口人,几亩地,一年能出多少粮食,能不能吃饱之类的话。 等问完了话,朱元璋心里有了数,咧着嘴笑了笑: “成,咱知道了” “这事儿你们找咱就对了,咱给你们做主!” 低头沉吟一下: “咱先给你们找个客栈!你们踏实住着,洗洗身子,好好睡一觉” “过几日得了空,一定得在京城转转,看上啥就买啥!” 说完自豪的拍了拍胸脯: “花钱啥的都不用怕,都算在咱的账上,咱给你们掏钱!” “诶”可能没想到在他们心里高高在上的皇上竟然这么平易近人。 一伙人感动的热泪盈眶,跪在地上失声痛哭! ...... 回到勤政殿,朱元璋沉思了一会儿,突然哑然失笑: “咱才吃了几天斋饭,这一个个的都以为咱成了救苦救难的菩萨了!” 扭头看着朱标: “标儿,你怎么看?” “父皇...”朱标沉思一下: “大明前年才实行里甲制,里长、甲长都是当地大户豪绅兼任” “如今...咱们也是摸着石头过河,出现几个劣绅刁民也是有可能的...只要朝廷...” “少给咱打哈哈!”朱元璋不悦的看了眼朱标: “你知道咱问的不是这个!” “额...”朱标小心的撇了一眼老爷子的脸,还在装糊涂:“依法严办!” “哼”朱元璋看着朱标依然在装糊涂,颇为不争气的看了他一眼: “早知道你这副德行,当初咱就不该让那些遭了瘟的教你!” 说完直接靠在椅子上,双手扶着椅把,眼睛微微眯起来: “把这个叫李邾的家伙押到京城,一经查实” “凌迟之!” “割不够三千刀,不准他死喽!” “还要通报天下,告诉那些要干坏事的人,这就是他们将来的下场!” 朱雄英在一旁听得毛骨悚然:凌迟...古往今来最残酷的刑罚。 且看皇爷爷的意思,丝毫没有愤怒,是心平气和的说出来的。 看来皇爷爷感觉这个家伙的罪过就应该凌迟... “父皇”朱标还在苦口婆心的劝道: “庶民官员有罪,着即砍了便是,您何必...” 朱标又顿了顿: “再者大明有律法,您钦定的大明律...” 说着话,直接走到朱元璋身前蹲下身子,轻轻的给老爷子捶起来腿,接着又看着朱雄英使了个眼色,对朱元璋另一条腿示意,又接着说道: “您为大明做的已经够多了,如今儿子实在是不忍您的名声...” 朱雄英倒是听话,上前对朱元璋的另一条腿轻轻揉捏了起来。 “哼”朱元璋嘴上不饶人,但是身体却很诚实,享受着儿孙的伺候,紧绷的身体也慢慢松懈下来。 舒服的靠在椅背儿上,朱元璋微微眯着眼,轻轻拍打着朱雄英的后背: “正是为了咱能有个好的名声,今儿个就更要凌迟了他!” 朱雄英有些纳闷,开国皇帝的思维怎么都这么的清奇?不由的出声问道: “啊?为何!” “哈哈!”朱元璋轻轻捏了捏朱雄英的小脸,在朱雄英这,不论何时何地,他总能拿出更多的耐心: “大孙,咱实行里甲制才不过两年,就有人敢坏了咱亲自定下的大明律,要是不从严、从重处理,那以后那些混账是不是就更翻了天,更不把咱放在眼里了?” “那咱是不是要杀更多的人?到那时才是不顾名声!” 说着,又有些期望的看着朱雄英: “大孙,你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朱元璋对儿孙的态度是矛盾的。 作为大明的后继之君,他既希望儿孙们可以宅心仁厚、温文尔雅,得到满朝的拥戴,安安稳稳的做一个太平君主。 以此有一个好的名声。 又希望儿孙们可以行霹雳雷霆手段,以残酷、残忍的手段,终结所有的魑魅魍魉,可以不被下面的贪官刁民所欺。 看着朱元璋和朱标都是目光炯炯的看着他,朱雄英犯嘀咕了:说严办亲爹不高兴,说从轻处理,亲爷爷又不高兴,说啥都得罪人... 想了想,朱雄英只能另辟蹊径: “皇爷爷,怎么处置他是小事,您心里装的是九州万方,怎么能让这么一个小吏都算不上的人徒自惹您烦恼?” “孙儿以为,咱们和朝廷应该考虑到是如何杜绝此类事情再次发生...” “嗯!”朱元璋满意的点了点头,扭头看向朱标,理直气壮的说道: “看见没,咱大孙也赞同咱把他凌迟了,两票对一票,你输了!” “啊?”朱标都懵了:我儿子啥时候说赞同凌迟了? “父皇...雄...雄英何时赞同了?” 朱元璋挑了挑眉毛,问心无愧的道 : “咱大孙说是小事,那不就是让咱这个皇上做主了?” “难道咱一个皇上,连凌迟这么一点小事儿都做不了主?” 说完也不等朱标反对,扭头又看向朱雄英: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