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人间百态 (第1/2页)

“臣听见了” “听见了就照此办理”朱元璋扭头坐到龙椅上,又看着朱标说道: “这条要写到咱的祖训录里,咱之后的后继之君也当照此办理,不得违背” 朱标和大臣同声的说道: “儿臣遵旨” “皇上圣明” 下了朝之后,所有的人都比往常更忙碌几分。 处决人犯历来都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有些皇帝秋决勾朱的时候,甚至还要点烛换装。 大明律也有明文规定,国家大祭和十斋日的时候,都是不能处决人犯的,违令者笞(chi)四十。 不过朱元璋从来没有这个讲究,他要杀人从来不看皇历,这会儿正和朱标一起在勤政殿忙着勾朱。 对比着从通政司调来的受刑名单,朱标在挨个儿核查个人履历,核查过后没问题就递给朱元璋勾朱。 朱元璋翘着二郎腿,接过名单看都不看,直接在页上打个红色的大勾。 朱雄英在一旁看着目瞪口呆:别的皇帝勾朱都是按人名儿勾,老爷子却是一本儿一本儿的勾。 核查名单的时候,朱标小心翼翼的瞅着老爷子,轻声抱怨道: “父皇,儿臣还是以为家眷是否...” 朱元璋心情不错,肃杀的气氛丝毫影响不了他。 甚至朱雄英在朝会上的表现和言论还让他很高兴,翘着二郎腿,捧着一杯冒烟的茶正在呲喽着,头也没抬的说道: “你看着办吧” ...... 刑部和大理寺还有锦衣卫也是忙活着。 钦定的监刑官是刑部的开济,陪刑副官是大理寺的王范、锦衣卫指挥使毛骧和监察都御史詹徽。 为防出现冤狱,他们都分属四个衙门。 而监察都御史詹徽就是属都察院的官儿。 他爹是开国元勋詹同,简在帝心,活着的时候还做过六部之首吏部的尚书。 那部记载了朱元璋语录的皇明宝训,就是这个詹同和宋濂联手记录的,算是皇帝的贴心人。 受他爹的遗泽,朱元璋对他也算重用。 下了朝他连衙门都没回,上轿子直接去了夫子庙,他要在夫子庙找个行刑的场地。 夫子庙是整个应天府人最多的闹市,力巴、娼妓、小贩、工匠、学子,还有一些从村里采买的农户,也赶着驴车在大街上四处问着价钱。 三教九流、各型各色的百姓都在这混饭吃,十分的热闹。 迷信的说法,人多的地方阳气重,所以历朝历代行刑的场所都是选这种人多的地点。 到了夫子庙后,詹徽就忙着疏散百姓,架上高台、绞架和腰斩台。 他今年四十八岁,面容清瞿,眸子如点滴星辰,颌下微须,搭配着宽松的官服,倒显得十分威严。 一般来讲,瘦人是不怕热的,尤其是这个凉风深秋的时候。 可詹徽却是个例外,张罗到现在,他已经出了一身的汗,里头贴身的汗衫都已经被微微沁湿了。 看着差役在自己面前忙碌着,詹徽从袖筒里掏出一张帕子擦擦汗,心里慢慢的踅摸: 等会还要去刑部张罗侩子手...对,还有号炮,还得知会五城兵马司弹压地面,免得忙中出了乱子... 哦...本官差点忘了,得先吃口东西垫吧垫吧,免得观刑过后吃不下去,什么红的白的黄的,唉...老夫真是命苦啊... 他是监刑副官,干的就是跑腿儿的差事。 扭头看了看忙碌的差役,走到一个小摊坐下,扭头对掌柜的吆喝道: “来碗馄饨,再来一屉包子” 想了想接着吩咐道: “多放香菜、葱花,茱萸粉也给本官来点儿” 这是个小摊子,掌柜和伙计是一个人,是个粗布打扮的年轻小伙儿。 这会儿不是饭点儿,不用招呼客人,他就忙着坐在饭桌前包馄饨,听见詹徽的声音,一边掀起锅牌往滚烫的水里下着馄饨,一边扭头对詹徽吆喝,嗓音倒是十分的洪亮: “好嘞,官爷您先歇着,马上就得...” 等馄饨端上来,詹徽用小勺擓起来一个,轻轻吹了吹就往嘴里填: “呼呼...” “呵...真他娘的烫” 吃着混沌,詹徽心里老大的不乐意: 都是这些王八羔子的钦天监,狗娘养的显着你们了? 三日后再开刑不好吗?本官还能来的及安排! 非说今天就是行刑的良辰吉日,这是杀人...又他娘的不是娶媳妇... 再说了,皇上杀人啥时候讲究过这些... 这不纯粹折腾本官? 想到这,十分不满意的拍了下桌子站起身,往煮锅走去,边走还边吆喝着: “二子,你小子可真是个奸商” 说着话走到煮锅旁边,端起放香菜的盆子: “香菜多少钱一斤这么抠抠搜搜的” “看本官厚道就糊弄本官?再擓两勺!还有香油,也给本官擓两勺,抠抠搜搜的....” 最后嘴里还声音极小的嘟囔着: “王八羔子的钦天监,都逼的老夫说脏话了...” ...... 牢里的犯人们也加餐了,和平常带着馊味的粗糠窝头加野菜截然不同。 这次是上好的大米饭,上面还盖了几片福敦敦的肉片儿,每人还给了半碗便宜的酒。 不过看到这些酒菜,一些要砍头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