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太庙一顿饭 (第1/1页)

太庙平日冷清、人烟稀少,只有几个太监在干些洒扫的活儿,这会儿天色已经擦黑,平白添了几分阴森。 可今日在太庙的主殿,供桌上却有两抹烛光,在秋风中轻微的摇晃,贡桌前的香炉上有几支冒着薄烟的贡香。 朱元璋跪在蒲团上,看着面前仁祖淳皇帝的朱世珍与淳皇后陈氏的画像和牌位。 朱世珍就是朱元璋的亲爹,原名朱五四。 儿子生日,母亲难日。 这是他的传统,每次到了寿辰之时,朱元璋都会在太庙呆一会,也会不由自主的想起来儿时遭受的种种苦难。 每一次想起来都会撕开他那流着血的伤口。 朱元璋恭敬的磕了三个头,嘴唇翕动了半晌,才说出一句高水准的话: “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娘,这些瘟书生的话...也还是有些用” “爹...娘,不孝儿重八给爹娘磕头了” “儿忙啊,没勤来看您二老,您不会怪儿吧?” “咱每次来都给您二老说,可每回都忍不住的想给您二老显摆...咱当了皇帝了,咱家再也不用遭那些罪了...” “儿这辈子最后悔的事儿,就是没能让您二老享一天的福...” “娘...现在天下都是咱的了...咱住着宫殿,吃着山珍...再也不用...再也不用二哥脱了衣裳给您裹身子...啊哼哼哼...真作难呐” 说到最后,朱元璋捂着脸,压抑的哭了起来。 过了良久才缓和了情绪,接着说道: “可现在咱们家都好了,咱,咱老朱家家业兴旺,咱有了二十一个儿子,个顶个的出息!咱都给封了王...他们再也不用汗珠子摔八瓣儿的刨食儿了...“ 咱的标儿,也是好样的,这两天给咱操办大寿忙的脚不沾地,真是又孝顺又有能耐“ ”也有个长房的样儿,他那些弟弟们也都服气、尊敬他这个大哥,将来咱伸腿儿去见您二老,咱也不用操心...” ”还有咱的大孙,他是您二老的重孙子,也对得起咱给他起的名字,浑身的英雄气!“ ”改天咱把他带来给您二老磕头,这孩子五月得了场大病,差点儿折了,您二老在天之灵可千万得保佑他呀...“ 一阵风顺着窗户缝儿吹了过来,让烛火不住的摇曳,吹动床边的帷幔扫过朱元璋的脸,像是爹娘的在天之灵安慰他一般。 朱元璋却跪在地上一动不动,目光直勾勾的盯着爹娘的画像,眼中的景象不住的转换。 有他当年放牛的无忧,有全家死绝的绝望,有寺庙求生的妥协,有战火连天的激情,不自觉的,又想到了贪官污吏,连带着整张脸都变得狰狞。 而另一边的朱雄英,带着墩子缓缓的走着。 从坤宁宫到太庙可不近,坤宁宫在后宫中心,而太庙在最前殿以东。 中间从要越过乾清宫、谨身殿、华盖殿、奉天殿,要一直走出午门才能看到太庙的边儿,正对太庙的就是社稷坛。 ”可算是到了...“朱雄英抹了一把脸上的汗,对门外等着的朴仁勇笑了笑,微微点头示意,算是打了招呼。 而后推开太庙的大门,见到老爷子正跪在排位的前头。 ”吱呀“木门轴承摩擦的声音让朱元璋警觉,抹了一把脸上的泪水,眼中杀意尽显,豁然扭头看去: “谁?” 朱雄英探出半个身子: ”皇爷爷,是孙儿...“ “来”朱元璋抽了抽鼻子,冲朱雄英招了招手: ”你来干啥?“ ”来...来给列祖列宗磕个头,顺便给皇爷爷送些吃的...“ 朱雄英陪着小心,他总感觉这会儿的老爷子不大正常,脸上不像之前那般和蔼,也不像上朝时候的那么威严,总感觉有些...狰狞? 瞅着有些瘆人。 说着话把食盒放到了地上,先目不斜视的走到牌位前面,也不用蒲团,直接跪到在地上,”咚咚咚“磕了几个瓷实的响头: ”不孝子孙朱氏雄英给太爷爷,太奶奶,还有诸位列祖列宗磕头了!“ 朱元璋点了点头,欣慰的笑了笑,接着又赶忙拦着,拉起朱雄英,掏出一张帕子,把朱雄英额头上的土灰擦干净: ”甭甭甭...甭磕那么实诚,你太爷爷太奶奶心善,得多心疼...“ 接着又看向牌位说道: ”爹,娘,这就是咱的大孙,咱悉心培养,让夫子教他读书,让保儿教他带兵,他将来一定会比咱更出息“ 接着又拍了拍朱雄英的后背,语重心长的说道: ”总有一天,咱和你爹也会在这些牌位上的一个,到那时,你会跪在这些排位前,向咱和你爹诉说你自己的心声,向咱和你爹禀报你的功过,咱盼望着你比咱更圣明“ ”你记住了吗?“ “嗯”朱雄英重重的点了点头: “孙儿记住了” “嗯,吃饭吧,你太奶奶在上头看着你吃,香!”朱元璋说着话直接坐到了地上。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