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1章 论江山,论皇帝 (第1/1页)

“这都是什么啊…”丁显瞠目结舌后有些急眼。 我说胯骨轴子,你说城门楼子,咱们说的是一回事吗? 我只是说让少杀些人,你给我背逍遥游… 张嘴仁义道德,闭嘴道德仁义,站在至高点上又是吓唬又是威胁,这这这… 羽化成蝶就得杀人?天下苍生就得杀人? 看着他满脸的愤愤不平,朱雄英有些好笑,这在他的意料之中。 他学的是帝王心术,而丁显学的是儒法典章,宏观调控碰上微观价值,人生观的不同,造成两个人看到的东西不一样。 “你也不用这么看着我,我看的出来,你不是对刑部、对吴庸有微词,而是对皇帝有怨言,单单论此,你就亏心…” 丁显脸色一紧,正要说些什么,可又强制性的忍住了,跪在那一声不吭。 朱雄英不理会他,也不理会欲言又止的练子宁,他端着茶盏抿了一口,才接着说道: “就说你丁显,天子大登科,风云际会,一朝腾飞,圣上待你不可谓不厚也,大明待你不可谓不公也,这可是我朱家给你的恩典…” “你要知道,你从未有过任何的施政经验,说起来,也只是一个小小的状元而已” “予你一县,可能治理?予你一州,可保平安?” 说着,朱雄英掰着手指头算起来: “官员司牧一方,要掌风调雨顺、民心思安,兵灾匪祸,粮草军政,河工补路,国帑税收…” “这一桩桩一件件,你哪一样敢拍着胸脯子跟我说你不用培养,现在就行!” 说着,朱雄英又叹了口气: “话说回来,恩典是恩典,可大明不图你感恩戴德,只愿你善待天下苍生,只求你对陛下的一份理解…” 说到这,朱雄英站起身,想了想又再次坐下,皱着眉说道: “可你是如何做的?一篇所谓的奏疏,你来来回回上奏了一个月,几将圣上比作桀纣也…” “皇爷爷一片爱才之意,你却蹬鼻子上脸!舍大仁而取小义,三番五次,不顾大体,你枉读了圣贤书!” 丁显还没怎么着,李景隆却有些上头了: “臣请将丁显斩首示众,以儆效尤…” 他的话还没说完,朱雄英也瞪了他一眼: “你也闭嘴” 瞥了眼欲言又止的李希颜,朱雄英才接着说道: “是,这样的大案,要案,谁不痛心疾首?谁不捶胸顿足?谁又能不诚惶诚恐?” “但我认为,如今大明最痛心的,就是皇帝,他是天下人的君父,大明朝千钧垂肩,万方九州…” “大明的官员杀大明的官员,杀人的是他的子民,被杀的人也是他的子民…” “自己的手剜自己的肉,好玩吗?” “而这些你有真正的想过吗?” 朱雄英戟指冲冠,越说越生气。 这会来了脾气,甚至连头都不疼了,他伸出手指指着丁显,继续厉色说道: “你没有,你从未真心替皇帝想过…” “不思己过还则罢了,而你,依然高谈阔论,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竟然跑到文华殿来卖嘴!” “身为明臣,你不体君劳,不念君亲,不愤君慨!” “你是儒家学子的出身,所谓孔子云,知不可为而为之,我问你,这是什么意思?” 朱雄英重重的拍在桌子上,不等回话,便自问自答的说道: “是说做事时,不问能不能做,而问该不该做!” 丁显红着眼睛显得有些失魂落魄,而练子宁与黄子澄也几乎哽咽。 但说实话,朱雄英觉得他们俩哭的是真丑。 练子宁一把胡子,泪珠鼻涕落上去都打了卷,一缕黄一缕青,跟狗熊成了精一样。 黄子澄就更没法提了,他长的不丑,但哭相极差,是用嘴角努力往下压,露出下边的一排牙齿,就像个傻子。 撇撇嘴,朱雄英又指了指门口,语气有些缓和: “你无事的时候,可以去奉天殿翻一翻起居录,十日、十二日、十五日、十七日…奉天殿一盏孤灯熬更守月,数十年如一日的彻夜不息…” “驱逐鞑虏,改革弊政,这样的皇帝,不提开国之伟略,就说这份勤勉,千秋所载,后人提及,不说奉若神明,也得有三分敬意” 朱雄英说完后停顿了片刻,这让文华殿罕见的沉默,只剩下满屋的啜泣声,就连一直书写太孙语录的翰林,也是一边抽泣一边写着草书。 朱雄英嘬了嘬腮帮子… 气氛到这了,我是不是也哭两嗓子? 算了,哥们大明太孙,哭球了哭! 想了想,他有些烦躁的摆了摆手: “这篇翻过去,咱们就事论事,就说你要劝谏的事…说到根儿上,你无非就是劝谏朝廷,要少杀人…” “可我现在就可以告诉你,洪武十三年,税课司局岁入米粮不及五百石之地多达三百六十四处,而去年,浙西一地应上缴的450万石粮米,到了朝廷却只有200万石,这些户部、吏部,甚至兵部的军粮册,都有实据可查…”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