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雄主之论(一) (第1/2页)

等几个人出去后,朱雄英背着手摇了摇头,然后看似在自语,又看似在和傅让交谈。 “这个人有大用...” “不好色,不贪财,文武双全,不惧权贵,又务实求真,敢于任事,除了不屑于保身之道,也缺了一些做官的圆滑,几乎是一个完人...” “这种国士,五十年可能都出不了一个...” 傅让突然觉得毛骨悚然。 如今朱雄英的一举一动,和太子爷太像了,简直就像是一个模子抠出来的一样。 想了想,他陪笑着搭了一句: “那看来殿下让他效力军马营,是在刻意培养...殿下真是用心良苦...” 朱雄英诧异的扭头看了他一眼: “我是那么高尚的人?谁培养也轮不着我呀...” “我人性次,纯粹就是为了折腾他!省得狗日的出了衙门骂大街...” “呃!”傅让的话戛然而止,就像是被人掐住了喉咙,随即又苦笑连连。 这位可比太子爷难伺候多了...正常人永远都猜不透他下一句话会断在哪一截的腰眼儿上... “呵呵嘿...” 傅让不敢笑,雷大虎却咧着牙笑的极为开心。 他就知道,朱雄英是随了老皇帝的性子,最不是个东西了... 朱雄英也紧跟队形的笑了笑,然后想了想说道: “既然仗打赢了,大军班师又行军太慢,我等就先行一步吧,还是出京那五百人,别的就不带了,孑然一身而来,两袖清风而去...” “吆!”傅让吧唧吧唧嘴... 真是好圣孙,感谢你重新定义孑然一身... “诶!”雷大虎也挠了挠后脑勺,问道: “咱回家吗?” 朱雄英摇了摇头: “不,先去北平...” “好多年没见四叔了,还真是想的慌,去玩两天...出趟门不容易呀...” ...... 北平。 天气接近五月了,对于北平这个边塞军镇来说,正是有冷有热,清爽怡人的时候,最适合约上三五知己踏青游玩,围坐炭炉饮酒吃茶。 北平城城西,有一座类似园林的建筑。 既有北方的粗犷长廊,又有南方的小桥流水, 最高处的塔楼宽敞亮堂,一阵穿堂风吹过来,既他妈清爽,又他妈解乏。 这是燕王府的产业,但却不是燕王下令建造的。 燕王公忠体国,很少为了个人的私欲惊扰地方。 况且秦王的下场...他在西安干了些土工活儿,之后就被老皇帝兜头兜脸的痛骂,又夹带着给了几耳光,燕王怕疼... 这是之前在大都的前元王公贵族的产业,他们逃到草原时,被燕王府没收了,只是换了牌匾、改了名字,叫南孝楼。 如今,燕王朱棣和道衍和尚姚广孝面对而坐,饮酒的同时,也在谈论北疆的战事。 随着大和尚的妙语连珠又能一语中的,朱棣的脸上,也露出浓浓的欣赏。 这个大和尚师学儒道释,所学杂乱,但却甚深。 天数地理、朝政兵法、经文周易、农桑治河、矿产税收,只要想得出,就没有他不会的,甚至来了兴致,对于民间俚俗与商贾之道也能侃侃而谈。 这种人绝对称得上一个辅国贤材,但又不同于朝臣的刻板与算计,真的是很不多见。 要说燕王府离不开这个大和尚那是扯淡,可燕王的心里,也多少有些舍不得。 当然,如果他能不老是撺掇燕王府造反,那就更好了。 朱棣摇了摇头,打断了姚广孝的话: “知道雄英也在军中征战的时候,本王真的是震惊...没想到父皇竟然...大哥竟也容着胡闹...” “呵呵...”姚广孝浅笑着给朱棣添了酒水,脸上古波无惊,心底却腹议个不停。 那可不,搁到谁家不是长子长孙硬气,呼风唤雨,唯我独尊? 能都跟你似的? 不待见大儿子,偏偏把老二当个宝贝的...不说没有,但也着实少见... 我要是你大儿子啊,高低造你一反,并且在你饭碗里尿上一泡稀的... 看姚广孝不吭声,朱棣继续说着自己的小道消息: “本王听大哥说,这次为了出征草原,可是闹的不善,雄英硬是梗着脖子在太庙跪了三天呐...” “后来听说还被丁显给捅到了朝廷上,连朝臣们都沸腾了...硬是被父皇一掌压下了...” “渍...这要是换了本王,甭说压下了,怕是坟头上的土都换了三茬啦...” 说起这个当年的耿直状元时,朱棣眼神流转,丝毫不掩饰对他的欣赏。 “嗨...”姚广孝摇了摇头,看起来也颇为感慨: “横刀立马江湖日,何需旁人话短长...” “太孙一朝君子豹变,怎么可能会因为区区朝臣的非议就...呵呵呵...” “况且,殿下真的以为,太孙能从军不毛、孤身犯险,只是因为在太庙下跪就可以的吗?” “哦?”朱棣挑了挑眉毛,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非也非也...呵呵呵...”姚广孝笑着摆了摆手,接着说道: “今上自临濠起兵伊始,仅用一十六年,便扫荡天下叛乱,勘定南北枭雄,那是何等雄才大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