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太庙 (第1/1页)

好书推荐: 大明危局

第180章 朱雄英随手翻了翻: 二叔三叔送的皮裘和几件老物件...蓝玉和常茂送的也差不多,至于老家送来的都是些自家出的土产。 接着就又有些无奈的想着: 公侯和王叔们送的金玉是俩人的,老家送来的核桃大枣就成我一个人的了... 当然,这些送来的东西完全不至于让朱标看上眼的地步,毕竟老爷子看着,这些人的年礼也不会送太过扎眼的。 其中也是以玩意儿居多,变不了现。 朱雄英瞬间心中了然: 朱标也不缺这点儿东西,他这么干完全就是他喜欢玩弄别人的陋习,为了抢别人东西的成就感,看别人脸上沮丧的恶趣味! “既然如此,非不让你如愿!”想到这,朱雄英似笑非笑的看着朱标: “不是...父亲,这上面就我自己的名儿啊,您瞅!皇长孙殿下亲启...” 接着十分大度的摆了摆手,直接将了朱标一军: “当然了,如果父亲要用,仨瓜俩枣的,儿子当然要遗父之忧!” “父亲看上什么自管拿去便是,就算是都拿去也不打紧,也不用找什么理由借口,什么河道失修,什么救济百姓,开仓赈粮...” “回回都这样,父亲不累吗?” “放肆!”朱标脸上有些挂不住,猛地一拍桌子: “你这是什么话!孤还能拿你的东西吗?孤这是替你保管着!” “你说你一个小孩子,用得着这么多皮裘吗?你能穿的了吗?” “孤这么忙里忙外的替你张罗,不落个好啊!” 朱雄英脑海里只有一句话: 急了,他急了... 朱标又瞪了他一眼: “今儿个你的课业加倍!” “明儿个还得早起,去太庙祭祖,要是耽误了,看我不揍你!” “是,儿臣遵旨!” ~ 翌日一早,朱雄英打了个哈欠,他今天起的格外的早,因为要穿衮冕服祭祀太庙。 朱元璋虽出身寒微,却极其注重规矩。 “大孙,来坐咱的辇!”朱元璋乐呵的招呼一声,搂住朱雄英直接去了太庙。 太庙就在宫城里头,出了午门就是。 等到了地方,朱元璋牵着朱雄英的手头前走着,身后跟着朱标,爷仨个脸上都是少有的肃穆。 他们第一件事就是要先去正殿祭祀朱家的列祖列宗。 不过这次和上次在这吃饭时候的氛围截然不同。 家国大事在戎在祀,这次更为隆重,容不得一点马虎。 就要跨进正殿的宫门,朱元璋停住了,眼神飘向了一旁的功臣配殿,里边供奉的是战死和功勋卓着的大明英烈。 里头有朱雄英的姥爷开平武宁王常遇春,宁河武顺王邓愈等王爵。 还有蕲国公康茂才,东海郡公茅成,安国公曹良臣,越国公胡大海,蔡国公张德胜,泗国公耿再成等人。 朱雄英心里十分清楚,老爷子对活人刻薄,却对死人放不下,这些战死的老弟兄,永远都停在他的心里。 而这里头将来还会有中山武宁王徐达,岐阳武靖王李文忠,东瓯襄武王汤和... 朱元璋眼神略微停顿,扭头对朱标说道: “等过会儿,把咱大孙带去,好好给常遇春那杀才上一柱香,让那个杀才好好瞅瞅他亲外孙” “香油贡品爷要丰盛些...多备些酒,这些个杀才各个嗜酒如命...” “是,儿臣遵旨” 配享殿里的这些事,自然要朱标代劳,没有以君拜臣的道理。 ...... 爷三个进入了供奉先祖的正殿,地上放着三个蒲团。 朱元璋在前,朱标和朱雄英在后。 “爹,娘,爷爷,太爷爷,咱来了” “咱带着咱得嫡长子和嫡长孙来看你们了” 朱标和朱雄英赶忙伏下身子: “列祖列宗在上,不孝子孙朱标叩首” “列祖列宗在上,不孝子孙朱雄英叩首” 朱元璋点点头,有些欣慰的接着说道: “托祖宗的保佑,这几年,咱把大明带的不错,再也不会有咱们家饿死病死的事儿了” “当年咱家就剩下咱和二哥,如今祖宗们保佑,重八这一支儿...子孙兴旺” “咱也老想着去陵上拜祭你们,给你们烧些纸钱,添添土,可咱实在是脱不开身...” “托祖宗的护佑,这些小辈儿们都很孝顺,等过了这些年,咱就让这些小辈儿们回凤阳,给祖陵修修杂草...烧些元宝纸钱...” “你们泉下有灵,保佑咱大明江山万代,保佑咱朱家的孩子们无病无灾” “不孝儿重八,叩拜” 随即,冲朱标和朱雄英说道: “去给祖宗们上贡品...” ~ 从供奉祖先的正殿出来,到了供奉历代帝王的帝王庙。 这里头,三皇五帝居中。 旁边儿是汉高祖刘邦、汉光武帝刘秀、隋文帝杨坚、唐太宗李世民、元世祖忽必烈等十八位于中华有大功绩的帝王。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