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有人踹了臣一脚 (第1/2页)

“左副将军唐胜宗到!” “右副将军郭英到!” “左参将耿忠到!” “右参将孙恪到!” “......” 军中规矩森严,尤其是蓝玉,他军纪差,但是军法极严。 随着帅帐营官高声唱名,一群带兵出征的将军们下了马,在帅帐门口站定。 带兵出征极为复杂,要把十五万拥有各自思想的独立人,凝成一个可以高效运作的机器。 其中需要的人事统筹、粮饷调配、行军路线,还有各种战略、战术的安排、施行等一系列繁琐的差事,靠的,就是他们这群将军。 看着帅帐的牛皮门帘被裹得严严实实,也没人出来吱个声的样子,他们彼此对视几眼,有些丈二摸不着头脑。 什么意思? 擂鼓聚将了又不让进去?逗你爹呐! “唰...” 等人到齐后,蓝铁心从帅帐里头走到门口,看着交头接耳的将军们,他清了清嗓子,将目光吸引到他身上,然后对比着手里的一张纸,高声喝道: “咳咳...以下人等请入帅帐一叙,诸位听清了...” “延安侯唐胜宗、武定侯郭英、左参将耿忠、右参将孙恪、定远侯王弼、南雄侯赵庸、鹤庆侯张翼、东川侯胡海、怀远侯曹兴、宣宁侯曹泰、会宁侯张温、雄武侯周武、申国公邓镇、中军参赞李景隆…” “其余没听见自己名字的诸位参将、裨将、偏将等,退后帅帐八十步,违令者斩!” 这是朱雄英的意思,他要给这些人来一个下马威,压一压他们的气焰。 能带兵出北疆的人,都是皇帝和太子的肱骨之臣,几乎每一个人都有上达天听的权力,至不济事,也得和朱标是一个资深的笔友。 绑了他强送回京他们不敢,可写密奏往宫里发牢骚那是一定的。 写奏疏不妨事,那是应该的,可以表达一下他们对于太孙人身安全的担心,这是他们的工作。 可要是往死里写,那不行。 万一这个一嘴那个一嘴的,真把老爷子给说毛了,非要把他调回去,咋整? 唐胜宗和郭英皱了皱眉毛,然后对视几眼朝前走去。 看他们到了门口,帅帐前的亲军,撩开了灰青绒面的牛皮门帘。 李景隆跟在最后,他的脸上喜色一闪,他知道,朱雄英这是要把事和这些军中的将军们给说开了。 那些个老资历,在平常作威作福惯了,让他在大营的这些时日,真是没少挨欺负,这下可好了,朱雄英来了。 爷们可是太孙侍读的出身,看你们谁还敢不拿老子这个豆包当干粮! 不能了! 再他娘敢数落老子跟数落亲孙子一样,那就是打了太孙的脸!打了太子的脸!打了皇帝的脸! 嘿,打狗还得看狗倌呢! 暧昧?疲软?认怂?不存在的! 哥们支棱起来了! 可紧接着,他又有些感慨。 真难听啊...都是这个公那个侯的,到了爷们这,就给了个中举参赞...一群大马蜂里头钻出来个扑棱蛾子... 呸呸呸...什么他娘公不公侯不侯的,这不是盼着亲爹赶紧死嘛...还是中军参赞好...扑棱蛾子好... 进了中军帐,视线有短暂的昏暗,之后,他们就发现在硕大的沙盘前,蓝玉和一个面白无须、眼神清亮的小将对着沙盘指指点点,一副相谈甚欢的样子。 眯眼看清楚小将的脸,大帐内猛的一窒,然后响起一片抽凉气的声音。 雄武侯周武惊骇的原地跳起: “我的妈呀!” 朱雄英的眼神,从他们每个人的脸上扫过,扬声说道: “诸位,别来无恙!” 十几个人同一时间出了声,叮叮哐哐,轰轰隆隆,让整个帅帐比闹市的街口还要热闹。 “您怎么...” “哎呦我...” “天老爷...” “要血命嘛这不是...” 朱雄英摒住气往后撤两步。 这些武夫的热闹在他的意料之中,又让他无可奈何,这个一嘴那个一嘴,他哪个都听见了,可又哪个都没听清。 他四下摆了摆手,止住他们的嘈杂声,然后按刀在大帐来回的走动。 他的步伐不快,身材也很消瘦,虽说披风浮动、甲胄齐全,可在一众黑脸武夫中还是显得鹤立鸡群。 随着走动,他扬声说道: “我知道,诸位有很多事要问,也有很多话要说,但你们先别急,先让我说!” “第一个,雄英想看一看,我大明的将士们,是如何为国尽忠的,所以,我来了!” “第二个,雄英行前,陛下、太子特意交代,说诸位都是国之良将,用兵如神,令雄英务必保谦逊、守谨行,师学为先” “第三个,雄英入营,还请诸位三缄其口,否则,雄英心中有义,刀下无情!” 他说完后,一群武夫脸都绿了,又在意外中多了些不知所措。 大军马上就要进沙漠了,你给我整这一套? 刀枪无眼的地方钻来一个养尊处优的太孙,万一要是... 朱雄英被一刀囊死了,被日头晒死了,被毒蛇咬死了,被大风吹死了,被马蹄子踩死了... 想起这些可能会出现的可怕场景,他们不自觉的,想起了正在京城的妻儿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