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官员不好当 (第1/1页)

好书推荐: 大明危局

“臣等参见陛下,太子殿下,皇长孙殿下” 朱雄英站起来不受全礼,朱标微微点头示意,伸手虚扶一把,而老爷子头都没抬: “起来吧,大早上跑咱这干啥” “臣等聆听圣训” 朱元璋放下手中的笔,想了想,严肃的看着他们: “咱不说别的,就给你们讲个道理, “你们...都是一省府民政的主官,一省百姓的口粮就在你们兜里装着!” “你们要是不作为,让百姓吃不饱饭,百姓就要骂娘!” “骂谁?” 朱元璋看了眼旁边的朱标,自问自答: “骂咱这个君父!” “可咱不能白挨骂呀!咋办?” “那咱就要杀人了!” 接着走下御案,目光炯炯的看着一群儒生: “咱也没啥训的,就要你们记住一点!” “做事前先摸摸自己的良心,要对的起朝廷,对得起百姓” “咱送你们个礼物,等会儿走的时候,一人从内库里领一把刀” “要是想干坏事儿了,就把刀放脖子上掂量掂量!啊?” “臣等不敢!”在朱元璋面前,这些官儿一个比一个老实。 朱元璋也不是存心吓唬,而是他实在被官员坑怕了,官员杀了一批又一批,换了一批又一批。 可在京的时候,一个个把自己夸成一朵花,到了下面贪腐害民之事还是不绝于耳。 总觉得查不到他们头上,一个赛一个的跟咱斗法。 朱雄英已经呆住了:皇爷爷...真硬!哪有刚升官就送人家刀的,这不咒人家嘛!看来老爷子为了杜绝贪腐害民欺君,除了不涨俸禄,别的能想的法子都想了。 朱标看了看下边抖若筛糠的众臣,知道唱红脸的时候到了: “父皇,此去路途遥远,又饱受颠簸,依儿臣看,不如再赏些银钞,留作中途...” “大孙,吃!”朱元璋把一枚干果敲碎,放到朱雄英手里,一指朱标: “看看,你们的太子爷惦记着你们!想着你们!” “多念着点儿他的好!” “太子仁德,臣等感激涕零!” “那这样!”朱元璋思索了下: “老规矩,一人二十...三十锭宝钞,都下去吧!” “臣等叩谢陛下,叩谢太子殿下” “去吧,看看你们的太子爷还有什么要交代的...” 等大臣们都下去了,朱元璋把朱雄英搂在怀里: “大孙,你说这些官儿下去之后还能有多少公忠体国的?” “皇爷爷也吃”朱雄英把一枚干果放进朱元璋的嘴里,又低头思索道: “孙儿看他们都是眸正目清、堂堂正正之人,想来....” “哈哈”朱元璋咧着嘴一笑: “那你可看错了,有一年咱下放了一批翰林和国子监的学子二百多人” “咱千叮咛万嘱咐,嘿嘿...咱派锦衣卫跟着,结果...只有两个人,没有收受地方士绅的贿赂...” “只有两个人!”朱元璋现在想起来还带有不可置信,目光有着迷惘的喃喃自语: “怎么就杀不绝,怎么就杀不绝...” 朱元璋想起了往事,正目光空洞的看着门外,嘴里一凉,低头看下去。 只见朱雄英把一枚干果放进自己嘴里,略带宽慰的笑了笑: “皇爷爷,官员们黑不黑心咱们管不着!” “只要咱们不黑心,碰上这等欺君害民的官员,有一个杀一个” “孙儿相信总有一天,我大明的吏治,将会前所未有的清明...” “哈哈”朱元璋笑了一声,看着孙子清澈的眼神,又重拾信心:“你说的对,只要咱不黑心,好好对待百姓,总有那么一天...” 朱雄英又是一叹:前元是有些弊制,但是官员官俸太低也是事实,甚至官服也是自己花钱,不少官员为了体面,不得不铤而走险。 像海瑞那样的两袖清风而来,每顿饭只吃萝卜白菜的官儿有几个呢! 想到这,小心的看着朱元璋问道: “皇爷爷,要不俸禄...涨点儿?” “嗯?”朱元璋一听,刚才还温情脉脉,这会儿直接变了脸,连大孙也不亲了: “拉倒拉倒,你快去文华殿读书吧,咱这会儿不想待见你!” “咋跟你那个爹一样一样的,崽卖爷田不心疼!” “一个官儿你给他涨二十锭,大明数以万计的官儿,这得花咱多少钱?” “真要是想涨俸禄,那就等你们爷俩坐了江山再说,在咱这没门儿!” 朱雄英一看老爷子变了脸,苦笑一声: “孙儿遵旨!” ...... 到了文华殿,看到秦无用在外边守着,朱标正在训话,现在进去也不妥,朱雄英就趴着听他爹的墙根儿。 趴在门上,听着他爹清朗的声音传了出来: “京官儿清苦,尔等尚能清廉自守,如今守牧一方百姓,更要以朝廷律令为戒” “呃...”朱标想了想: “在各地要好好做些实事儿,要是真的有助于地方,不但百姓们念尔等的好,就连父皇和孤也要感谢你们!”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