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将到北疆 (第1/2页)

好书推荐: 大明危局

距离朱雄英出京,已经过去六天了。 在这六天里,他和五百大内的兵丁,一路呼啸着,从南到北疾驰而去。 在只闻其声不见其影里,他们和风尘一起渡过了长江与黄河,从江南水乡的城镇来到了北方的粗犷长巷。 期间,他们坐了船也骑了马,但更多的还是骑马。 在坐船与骑马的交替下,他们路过了无数的车马驿和和陌生的吊桥、浮桥、梁桥,还有一个有着三个桥洞的石拱桥。 这些大内的兵丁十分精锐,骑马的时候,穿着厚重的甲也能够日行三百里,并且毫不吃力。 他们会在路过的城镇和集市里补充日常所需的水、粮和草料,也会在驿站里更换一些马匹。 但他们尤为佩服朱雄英。 换马不换人,这三百里的路程对于他们这些身经百战的胡子兵不算什么,可对于一个从没有出过远门的娃娃,还是一个常年养尊处优的皇储,却极为难得。 所以,在这一点上他们一致觉得,狠人不一定是皇储,但是皇储却一定是狠人,尤其是对自己够狠。 朱雄英也很是疲惫,但他没办法。 既然决定了,就要梗着脖子走下去。 与京城不同的是,越往北,人烟就越稀少,路人口中的方言,也是越来越强硬与直接。 这些天,他住了不同风格的鸡毛小店,见了颜色各异的店幌,也见了数不胜数的人。 这些人,有走村串户的货郎,推车挑担的车夫,还有锁匠、郎中,修堤的衙役和游行四方的僧道。 在休息饮马的途中,他与背着被子的老孺攀谈,与裹着孩子的少妇闲话,又和一个用独轮车推着自己爹娘的生意人寒暄。 这些交谈与闲话,让他受益颇深,也让他在一个没有桥,但是名字却叫做三里桥的小镇里,发出了‘一座城便是一生’的感慨。 雷大虎不是一个好人,但他是一个优秀的军人。 他知道怎么样分辨方向,怎么样防备蛇虫鼠蚁,也知道要在什么时候要休息盏茶的时间,让马匹充分的匹恢复体力。 在疾驰的骏马上,他顶着肆虐的风声大声说道: “少爷,咱们歇歇吧,再跑下去马就要掉膘了” 朱雄英也大声的回复他: “好” 片刻后。 他们在一个叫做瓶关驿的地方停住了马匹。 北方地势多一马平川,为了防备敌军,更为了防备自家人,沿途修建了无数的关隘,以关隘为名字的县镇与驿站,更是数不胜数。 大队人马的嘶叫声与嘈杂声音很大,这让驿站的驿丞大老远就注意到这些远方来的不速之客。 看人马在他们驿站前停下,他满脸捧笑的走出,操着一口浓重的北方口音验明众人的身份。 验明身份与驿符后,他带着十几个驿卒帮衬着侍卫忙活着饮马和搅拌草料的事情。 看到这些神俊的马匹累的气喘吁吁,他有些心疼,更是感叹这些当兵的暴殄天物,然后咬咬牙,给每个马匹多加了些精料和粗盐。 看他们在忙活,朱雄英晃悠着走出驿站,然后在不远处一块庄稼地前的石头上,坐下,发呆。 连日的赶路,让他有些懵了。 雷大虎有些于心不忍,他跟了上去,然后掏出一个净碗,从水壶里倒出清水,递给朱雄英。 他劝道: “少爷,其实用不着那么急,上位说让您传旨,其实也就是个由头,军国大事一向是从速从快,没有这么传的…” 朱雄英摇摇头。 他也知道,没有带着五百兵丁传旨的。 恐怕老爷子那里早就安排了别的人传达,军国大事,一向是十里换马百里换人,以最饱满的姿态把军令传到边疆。 可既然答应了老爷子,就要说到做到,况且还立下了军令状。 他有心争辩几句,可疲惫让他忍住了。 他没好气的瞥了眼雷大虎: “叫公子” 雷大虎点点头: “好的少爷” 主打的就是一个桀骜不驯。 这让朱雄英有些生无可恋。 他为了满足自己的恶趣味,给雷大虎取了一个雷大朱的诨号。 从那之后,雷大虎就一直在借着少爷的名义表达不满。 不过这都是小事,不重要。 雷大虎为人厚道,不贪名不夺利,生性木讷又知道进退,更是早早的做了侍卫,在亲近程度上,甚至连常家与蓝家的那哥几个都赶不上。 一些小小的玩笑,朱雄英开得起。 他抬头看了看天色,眼见日头已经偏向西边了,他问道: “咱们到哪了?” “嗯…”雷大虎从怀中掏出一张图,在朱雄英面前铺开,他粗粗的看了几眼,指着一个地名说道: “这!” “咱们已经到北疆了,离咱们最近的,是这…叫李家集…” “唔…看来是快要出塞了…”朱雄英若有所思,眼神在地图上流转个不停,手指也不停的点在几个地方。 这是北方的几个关口,当年徐达大将军沿着燕山修建了三十二座关口,其中屯于重兵。 再往北就是大宁,这个边塞的重镇,进可虎视草原,退也是唯一一个可以钳制北平的地方。 到时候,这个地方要十分的留意留意… 雷大虎看朱雄英有了些兴致,也恢复了些精神,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