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李景隆的心思 (第1/1页)

好书推荐: 大明危局

蓝玉摇了摇头。 不急于这一会,想说的,他早晚会说。 雷大虎走后,他重新站在沙盘前,又对着画满线条的地图指指点点。 随着他的声音,原本冷清肃穆的大帐,重新乱成了一团。 经过了刚才的插曲,蓝玉下定了决心。 他当机立断,开始了大刀阔斧,决定倍道兼进,三军直驱捕鱼儿海子。 他知道,什么都能等,可只有天时和战机却绝不能等。 没有比现在更合适的天时,也没有比现在更合适的战机。 他让军需官和书记官核算了后方的粮饷,又着重的听取了之前在辽东投降的元军主将们的意见。 他们的意见,至关重要。 粮食可以从后方运送,军械和马草也可以从后方运送。 但是水源却不可以。 戈壁滩和沙漠,短期的断粮不可怕,断了水才是真正的要命。 而这些蒙古人,他们在草原、戈壁滩和沙漠里的生存能力,要远远高于汉人。 等议的差不多了,蓝玉又说了些明日的军事部署,然后,他冲着这些将军摆了摆手: “都回去吧,本将军这里没有预备晚饭” “喏!” 将军们拱手行礼,然后鱼贯而出。 出了门,李景隆走在最后头慢慢的踱步,他的脸上有些狐疑。 不吹嘘的说,在带兵的这些人之中,他还是自认为自己的脑袋瓜是最灵的一个。 而他总是觉得,雷大虎来大营传旨的事情,透露着一丝不寻常。 他开始仔细的回想,雷大虎到了大营后的一举一动,在反思自己是不是在不经意间,忽略了什么东西… 他摸着下巴边走边想: 雷大虎可是太孙的贴身侍卫,怎么会干传旨的差事呢?跑腿这活轮着谁也轮不着他啊… 况且凭他万人敌的本事,又是从后方往前传旨,毫无危险可言,再怎么说也用不着带上五百兵丁… 那他究竟是为什么要用这么大的阵仗呢… 要么,是圣旨的内容非同小可,要么,就是这五百兵丁就是为了保护某个十分重要的人… 圣旨…可手敕上就那几句话,翻过来倒过去的瞎琢磨,也无非是要大军快一些,这不是什么特别重要的军情… 那就是为了保护某个人?会不会是哪家的子弟出来从征了?徐老二?常老二?傅老三?还是唐家老大? 不对啊,他们可使唤不动雷大虎…也使唤不动禁军…皇帝的手敕里也没有丝毫的点拨... 那会不会是小王爷中的哪位? 可紧接着,他又推翻了自己的想法。 这也不应该啊,年龄正合适的蜀王、鲁王、湘王早都就藩了…而宫里的那几位年龄尚幼,也还没有封王,不可能让他们出来瞎溜达… 嘶…难道是…能使唤雷大虎的,嗯…能不能是太孙偷着蹿出来了? 可要是既能使唤雷大虎,又能使唤禁军…那就不能是偷着跑出来的,难不成是皇帝和太子的意思? 想到这些,他又是晒然的一笑,再次推翻了自己的想法。 皇帝和太子能同意这事吗?除非他们的脑子被驴踢了,还得是被一头又犟又老的骡子驴给踢了… 他一路思考的出神,抱着膀子回到了自己的营帐。 营帐里,七八个四十多岁上下的胡子兵闲的无聊,正三三两两的盘腿而坐,打叶子戏,玩骰子。 军中严禁饮酒,也没有其他别的消遣,茫茫草原更没有花销银子的地方。 所以他们玩的比较狠,输了要挨嘴巴子,还得再薅一把裤裆里的毛。 李景隆进帐的时候,这七八个人,每个人脸上都是红彤彤的,就像偷看了大姑娘洗澡一样。 这样的胡子兵总共有二十个,全都是曹国公府的家将,能征善战,行伍经验十分丰富。 李文忠把他们给派来随军,是为了贴身保护李景隆的安全和伺候饮居。 这是私兵。 看李景隆进了军帐,这几个人同时站起身,拍了拍手迎了上去。 可看到李景隆一句话不说就一屁股坐在了凳子上,一副茶饭不思的样子,垂着头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这些人面面相觑,同时在心底叹了一口气。 这是又在大将军帐里挨欺负了这是… 真窝囊啊… 公爷桀骜不逊,火里水里杀伐了一辈子,怎么就摊上这种窝囊废儿子… 唐胜宗、郭英、胡海、张翼…那几个老东西,撅了你,你二话不说先上去给他两耳瓜子,他能咋?能砍了你?蓝玉他敢砍了你? 你上回的武嗣大比第一白拿了? 嗨…在京里耀武扬威,招摇过市,好像全天下就显着你能了,可到了军中,怎么就被那些老家伙治得服服帖帖… 你可是堂堂曹国公的大公子,怎么就不敢跟他干一架呐! 他们这些人,也不全是这么想,有一个叫李禄的人就对李景隆很包容。 他在曹国公府很久了,也是看着李景隆长大的,他认为,人生需要成长,更需要鼓励和宽容。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