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宋老实 (第1/1页)

好书推荐: 大明危局

第272章 “可是暑气过甚?不妨告假便是,太学、宫里来回奔波,雄英着实不忍,记得宋师今年七十有二了吧,还是要当心些...” “殿下体恤,老臣感激涕零...”宋讷喘了喘气,又掏出帕子擦擦脸上的汗。 他是河南人,又上了岁数,张口就带着浓浓的河南口音。 单单是这还就罢了,关键他有些时候甚至还要说一些河南当地的口头言。 这对于同出南人的朱家子嗣,着实有些叫苦不迭。 这会儿宋讷仿佛又想起什么,眼瞅着气的脸都红了,浑身又止不住的哆嗦着: “老臣...气死老臣了...” “宋师慢来,宋师慢来...” 朱雄英连连安慰,朱权也是不顾君臣之礼的站在宋讷的后头,轻轻的替他顺着气,而后又满脸好奇的看着宋讷。 “太学...太学有一个学生...”宋讷脸上有些铁青,又有些羞愧的解释: “他叫丁显...丁彦伟,是福建建阳人,自洪武十一年入了太学...” “后来,他借老臣的俸禄去摆摊子...” “哦?”朱雄英饶有兴趣的打断: “宋师一代大儒,说句无双国士不为过也,竟也有如此的闲情钻研商贾之道?” “嗯?”听了朱雄英的话,宋讷瞬间眼神清明,连一直微微颤抖的半边儿身子都不抖了,略带几分不确定的问朱雄英: “殿下可是不齿于商贾?” 天下以农为本,可士农工商虽排名有先后,却是缺一不可,皇长孙又自幼跟着老皇帝长大的。 老皇帝厌恶商贩,这已经是朝野不公开的秘密了,难道皇长孙也要学这一套?... 想起这,宋讷目光炯炯的盯着朱雄英等着回答。 “非也...非也”朱雄英好笑的摇摇头: “只不过是看宋师热衷,随口一问罢了...” “那就好...那就好...”宋讷松了一口气,又有些紧张的解释道: “大明律法载有明文,朝廷在籍官员不准经商,老臣岂能如此...” “再者,老臣一个书生,商人逐利,实在是有辱斯文...” 说着还是有些不放心的解释道: “天下虽以农为本,但商贾贩夫亦是大明的百姓” “他们使大明财货流通,各地物产畅行,南船北马,运之于商...” “只要税律合理,即富了民间,又强了朝廷,此不失为富国强民之道...” “殿下...殿下将来施政,万不可厚此薄彼...” “记下啦...宋师真是操不完的心...”朱雄英啼笑皆非,又有些关心的问道: “那他撂地摊儿赔了?” “赔啦!”宋讷声音竟然带着哭腔: “他给老臣赔了个底儿掉,老臣抠抠搜搜、饥一顿饱一顿的攒点儿棺材本不容易啊...” “这这这...”朱雄英有些无奈,看着眼前像个老小孩似的宋讷: “宋师这...你明知道他不靠谱,为何还要借与他?” 宋讷想了半晌,才有些糯糯的回道: “钱财乃身外之物,老臣一琢磨就...” 朱雄英张着嘴停顿了半晌。 这老头...还身外之物呐?你都气的快抽过去啦! “唉...”朱雄英叹了一口气: “不说宫里的众位王叔,单单国子监,宋师就管着近七千人,为何单对此人情有独钟,连俸禄都给了他...” “不是不是...”宋讷是个老实人,听到此话又是连连摆手: “明年应天府乡试,后年还要殿试,国子监任务重,可陛下恩遇隆重,如此大的责任臣怎敢敷衍了事...” “所以老臣就琢磨了一批人,有江西分宜的黄子澄、广西临桂的吴文、宁国路的秦逵...” “还有彭汝器、仇益、陈绶、戴安、项复、陈宾、杨婧、陈善生等人...” “这些都是臣精心挑选,才貌上佳、品行明德的赤子璞玉...” “从大处着眼,更要从小处着手...老臣是这么想的...” “一些尖子,老臣自然要额外关注些,一些钱财不算事的...” 说到最后,宋讷还有些讪讪的解释着。 “唉...罢了罢了...”朱雄英摇摇头,扭头看着赵墩子: “这个丁显,你记一下,连恩师血汗都毫不留情,想必是无情无义,不念感恩之徒,天家的恩典不能给这样的人...” “不是不是...”宋讷大急,慌忙站起身,要是因为自己几句话就耽误了人家一辈子的前程,他怕是良心难安。 “殿下不知道内情,实是因他乡关偏远,又带了个童养媳,是囊中羞涩,无以为生,求老臣借些银两渡难...” “是老臣觉得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才指点让他那个童养媳做些小买卖为生...” “宋师...”朱雄英皱了皱眉头: “不说光禄寺给每个学子每顿饭都派发的有禄米...”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