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章 教孙 (第1/1页)

好书推荐: 大明危局

第326章 不论他们如何混账,可儿子还是自己的好。 想了半天,朱元璋才叹了一口气,语重心长的说道: “你们当年就藩,朝中就老大的不满意,是咱,是咱梗着脖子说,咱的儿子都是好样的,可你...唉...” “儿啊,整个天下供养咱们朱家,咱们还有啥不满足的,你们爷奶咋死的?忘了?” “可…可千万不敢跟大元的那些混账宗室学,啊...” 可怜天下父母心,朱元璋这句话,是颤着声儿说的。 过了良久,朱元璋才又叹了一口气说道: “唉...” “咱也知道,你们刚到京,就让咱劈头盖脸一通骂,滋味不好受,可...” “可你看你们大哥,这才不到三十,都有白头发了,咱也到了这个岁数,还能再说你们几年?” 说着话又站起身往门外走去,又扭头冲后头招了招手: “走吧,跟爹去坤宁宫,你们娘亲手擀了面条,眼巴巴的等着你们回来吃呐...” 看着几人也跟着出了门,朱元璋皱了皱眉,伸手指了指朱樉和朱棡: “你俩,把脸拾掇拾掇,甭哭丧着脸见你娘...” ...... 刚出了宫门的栗恕抹了把脸上的虚汗,又摇了摇头,扭头看了一眼,心里止不住的嘟囔: “这孩子,一番话说的老夫热血沸腾的…” 又扭头看向身旁的右都御史,他和凌汉交情不错,之前任兵部给事中的时候,他和凌汉合力查过一个案子。 虽说两个人性格不同,一个嫉恶如仇,一个保身有术,但君子和而不同,所谓英雄惜英雄,好汉惜好汉。 两个都是为国为民的官员,彼此惺惺相惜,倒也有了些不菲的交情。 “我说斗南(凌汉字)…”栗恕抬头看了他一眼,发现凌汉走的越来越快了,分明是不想搭理他的样子。 栗恕也不以为意,紧走两步,像是一块牛皮糖似的贴了上去: “我说...老凌头,你等等我呀...” “你可不地道啊,都说河南山东人实在,你个老小子可不像是个河南人,地方上的事,老夫不信你们督察院没收到信儿,在奉天殿咋不知道帮把手呐?” “吆,越说跑的越快,前头有你爹呀?” 看栗恕越发的口无遮拦,凌汉停住了脚步,扭头满脸不善的看着他: “没挨过御史揍还是咋?” 看上去,凌汉是一副传统读书人的面相,面白微须,唯有一双眼睛炯炯有神,格外的明亮。 看上去就一身的浩然正气。 撂下一句话,又冷哼一声,凌汉扬长而去,原地留下有些呆滞的栗恕。 坐在轿子里,凌汉的手抓起笏板怔怔有些出神。 近几年地方上的大户隐瞒土地,不交赋税,他在督察院早就听说了,一些按察司上的同僚私底下写信,没少谈论此事。 只是有些证据确凿的,能够上报的,就直接报到御前给办了,可有些着实没有实据。 想到这,他的目光突然深邃起来: “督察院查不出实据不假,可锦衣卫,未必没有实据…” “老栗这才刚当上户部尚书月余,就着急的谏言这种…怕是他也看出来了,如今的户部就是坐在一个火盆上,火乘风势,搞不好头一个烧的就是他这个尚书…” …… 宫里,坤宁宫。 吃过了饭,朱标兄弟三个围着马皇后家长里短的说些什么,哄她开心。 朱元璋不乐意凑那个热闹,自己一个人躺在椅子上养神,时不时嘬着一口茶水,又不时回头望向偏殿谈兴火热的一群人嘴里骂骂咧咧个不停。 朱雄英端着一盘咸心儿酥饼走过来: “皇爷爷,光喝茶伤身,您就些茶点…” “嘿,还是咱大孙可心,知道心疼咱,放那吧…”朱元璋扯出来一个笑脸,又坐直身子,扭头望着偏殿嘴里不住的嘟囔: “娘的,有了亲娘忘了爹!畜生,咱白养了他们!” “嘿…”朱雄英有些哑然失笑: “二叔、三叔也想跟您亲近呀,可他们刚来,您就熊了他们一顿,他们还怎么敢…” “咱是他爹,不该熊他们?”朱元璋眼睛一瞪: “办那腌臜事,还指望咱给他们好脸儿?” 说着又一脸紧张的看着朱雄英: “你将来可不敢跟你这俩混账叔叔学!” 朱雄英有些苦笑,这话他不知道该怎么接,想了半晌才有些干巴的回道: “您放心…” 朱元璋点点头,在他的认知里,实在没法子的时候,藩王混账些就混账些,可储君千万不敢胡来。 他又找了个舒服的姿势躺在了椅子上: “嗯…你,咱还是放心的,不过…” 朱元璋嘴上顿了下,像是在整理思绪,过了半晌才又说道: “嗯…大孙,当皇帝的,不怕你胡想,就怕你不敢想,这一点你就非常好,可还有一点...” 说到这,朱元璋又扭头头直勾勾的看着朱雄英: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