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0章 拿捏城府深沉善于攻心的男人34 (第1/2页)

“那你们觉得他们回来就能改变吗?说句难听的话,狗改不了吃屎。从小他们就在厂里生活,厂里可以说是他们的一方小天地,这一点我觉得是厂里领导和家长双双纵容的结果。”

“有句话是发现问题就要解决问题,我不能当这个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人。咱们厂小千人每一双眼睛都盯着这件事态,我的态度就是一个风向标,我不能让他们回来。”

“厂长,我理解你的工作,也请你理解理解我们为人父母的心吧。”

“就这么说,如果他们是我的孩子,干出了这种事情我也义不容辞遵从厂里意愿。你们都说了改革开放,现在遍地都是机会。他们在厂里长大,从小见过的看过的世面要比其他孩子多一些,我想就是被辞退他们也能找到让自己发光发热的机会。”

“厂长那外面日子哪有厂里好过呀,我们家那孩子淘是淘了点,但我知道他的胆子在哪。这走南闯北的实在不适合他呀。”

“哪有适不适合的地方?是孩子要适应社会,而不是社会要适应孩子。几位家长回去把我的话再好好想想吧。”

在家长们走后,杨国忠直接看着她说:“你去叫齐中上层领导待会儿开个会议。”

“好的厂长,会议时间安排到十一点您看合适吗?”

低头看了看手表上的时间,“安排到十点半吧。”

“好的。”

在这次会议上,杨国忠提出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整顿,可依旧是遭到了副厂长一派的反对。

副厂长觉得厂里改革是件大事,毛巾厂是大厂做出改变即是牵一发动全身,谁都无法预料这场改革成效如何?是能让厂子起来还是让厂子直接倒闭?

他们觉得旧制度不意味着不好,从厂子建立之初到现在厂子沿用制度虽无法提高收益至少能保证能开起来。

厂里职工也都不是很支持,因着从前历任厂长从未实行过制度变化,他的这次初创很不顺利。

而这件事上级政府部门在会后打来电话口口声声都在指责他贸然行事,更是将这事儿拉向了困难重重。

通过这件事让杨国忠明白了,单靠自身恐怕无法推翻厂里旧制度和抱团取暖的老领导们。

厂里当官职工在位的大部分皆是有点儿关系,从上面开始直到下面都是在内外勾结中饱私囊者更是不乏。

想要改革他们说怕失败,想要创新又说没钱。

这种情况下,杨国忠只好将自己手头有关副厂长贪污腐败的证据上交举报。

副厂长被迫停职接受调查,他才总算少了些反对的人。

这时候取消厂里劣质毛巾,开创新品职工们不敢再反对。

关于新品毛巾的设计上,杨国忠问过秘书也让她提过建议。

老式设备很难出新花样,购买新设备又没有钱,这样之下只好将厂里职工刺绣手艺更好一些的单独成立生产小队。

图样都是画好的,她们只需在对机器生产出来的新毛巾进行不同花样缝制。

而生产过程中造成的废料残料,杨国忠又让职工们做出了拖把抹布一类生活用品。

这样一来,既不浪费料子还可以将材料卖出更合适的价钱。

这一举成功的将厂里已有的生产种类再次扩大,厂子营业额也提高了一点点,可依旧干不倒外面的厂子。

因为手工缝制机器老化的原因,生产力比不过外面厂就连创新也无法赶上。

在收获了一点点成就后,杨国忠又联合平城的罐头厂一起推出了合作,罐头加毛巾的联合让本身价格再次提高。

看似顾客用便宜的价钱收获两样物品,实际上提高了两厂效益实现双赢。

罐头厂比毛巾厂还能挺挺,所以在两厂合作时,没有达成合作意向。

几次三番沟通才确立了合作,摆着试一试的心态没料却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市民们很买单,不光城里人愿意购买就连乡下人听到有这种好事都想着占这份便宜。

薄量多销让两厂一时在市场领域上收获成功。

杨国忠要的远远不止如此。

他得到消息外地有一个经销会来很多外国人这对他们毛巾厂来说一个机会。

于是他决定带着刘秘书一起出差,之所以会选择只带她也是因为这段时间身为秘书很尽职责。

不仅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还能做到协调下属。

尤其是那一段时间他举报副厂长后,又接着将学校老师举报,对他来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