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九章 宿州通判 (第1/2页)

好书推荐: 绝世武神录

“什么?”宣政殿内回旋着汉帝的怒吼,“一个堂堂的户部尚书竟然就这么畏罪『自杀』了?”

殿下站立着的京兆府尹赵善谦躬身行礼,战战兢兢的道:“昨日查清案情的时候,下官就已经派人守住夏府了,没想到他竟然会在家中『自杀』……”说罢噗通一声跪在地上,“臣有失职之罪,还请陛下责罚!”

汉帝双眼微闭,面容苍白,脸颊还在微微颤抖,他极力克制着心内的怒火,认真的思考着这一切,是否会有什么阴谋,思来想去他也没弄明白,最终他觉得看来真的是富家公子比权斗狠所致,既然夏敬营已经死了,再追究下去也没什么意义。

御史大夫杜宗庭出班道:“陛下,此案赵大人已经做得滴水不漏,只是人各有命,夏敬营真的想寻死,想必他也没办法。”

朝堂内经历了一阵沉默之后,汉帝突然镇定的说道:“此案事关重大,赵爱卿虽然由所失察,但是念在破案有功,就权且免去责罚!此案还是有赵爱卿负责善后。”

“陛下!”赵善谦忽然道,“兹事体大,臣无法裁夺,还请陛下另请高明。”

赵善谦说罢,殿下一片轰然,没想到赵善谦竟敢公然违拗圣上的意思的,不过细细想来尚书『自杀』,可不是什么小事,这个烫手的山芋换做是谁也不敢接吧!

汉帝颇有些不悦,“那依你说,谁人来善后合适啊!”

太子刘衍此时出班施礼道:“陛下,夏敬营是由孙儿举荐,如今发生了这种事情,孙儿愿意『毛』遂自荐。”

汉帝微微点头,“那此事就交由太子来办吧!”

就在汉帝说话之机,宁王刘询向大理寺卿杨佑显眼神示意,杨佑显微微一笑心领神会,紧接着也站出班道:“陛下,臣虽然身为大理寺卿,但是常有耳闻,宿州如今是治理得井井有条,物产丰饶,百姓对圣上之德津津乐道。”

“哦……”汉帝呵呵一笑,一扫方才之阴霾,“此事朕倒是有些耳闻,宿州刺史做得不错!”

杨佑显笑道:“宿州刺史做得固然很好,但是宿州通判却也功不可没!”

“宿州通判?”汉帝反应了一下,一时间想不起此人系谁,但是好像又很熟悉,“这宿州通判是谁?”

“正是今年科考的状元鄯州陆仁襄,听说他在当地政绩斐然,百姓极为拥戴。”

汉帝恍然大悟,“就是那个谏议大夫的弟弟陆仁襄?”

崔皓此时也出班奏道:“陛下正是,当初因为他哥哥的事情,而被贬谪道宿州,如今陆大人已经免罪且为国立功,官至谏议大夫,那么他的弟弟却还因此贬谪在外,岂不是……”崔皓欲言又止,接着又道,“据说陆通判在宿州将当地治理得井井有条,如果不加以封赏,实在难以令当地百姓信服。”

汉帝捋着花白的胡子道:“那以诸位大臣的意见,你们觉得是让陆仁襄回京?还是升任他州呢?”

高筠就在殿下武班之列,自从下半年历经那么多官场阴暗龌蹉之事后,他就已经不想参与此类事情,上朝的时候鲜有发言,偶有皇帝问他意见时,高筠也不过两头不得罪,说得极为中庸,不过刚才听他们一说陆仁襄,不觉间有些兴奋,毕竟陆仁襄不仅是陆大哥的弟弟,也是自己的好友,如今好友终于有机会翻身,替他开心之余,也有心拉他一把,于是站出班道:“陛下,陆通判在当地民生斐然,理应嘉奖,一来以示皇恩浩『荡』,二来也可作为百官楷模,依臣下之见,应当调任京城,予以重任,岂不是更好。”

汉帝不动声『色』的看着高筠,没想到想来沉默寡言的高筠,竟然会替陆仁襄说话,高筠如今是汉帝的得力干将,所以他忽然有这番言论,心里自然也是受用,于是问道:“那依高将军的意思任何职位合适呢?”

此刻太子刘衍却一头雾水了,高筠怎么会替陆仁襄说话?平时想让他帮着自己说句话都不行,今天是怎么了?刘衍皱眉思索着,陆仁襄可是劲敌陆佐的弟弟啊,把他调任回京,那宁王他们岂不是如虎添翼了?高筠的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高筠也有所思虑,毕竟举荐谁来负责某一个职位是要负责的,于是颇为注意的道:“陛下是一国之主,臣不敢妄言,只是陆仁襄确实是个人才,陛下应当不拘一格。至于如何任能,当然是陛下乾纲独断。”

汉帝沉『吟』不语,似乎在思索着怎么安排陆仁襄合适。就在汉帝思考之际,刘衍的人也有些措手不及,没想到的是竟然有人会提到一个贬官,而且还是高翰的弟弟高筠提出让陆仁襄回京,他们可都是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