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部分 (第1/4页)

而这样的她,偏偏把铺子开在这样一个偏僻的地方,大家自然不但好奇,还要笑她傻了。

更有好事者,一定会来凑凑热闹。

这热闹呀,不怕有,只怕没人来凑。

再加上铺子开业的日子,是选在乔妈妈住进了自己盖的屋子的第三天上、隆丰钱庄开业的半月之后,所以那韩掌柜再一登门,自然就更妥当了。

果然,她想对了。

……

而这过去的两年时光里,事情发生的也着实不少。

张氏又生了个小女儿,虽然村民们偶尔有闲言,都说可惜不是个男娃子,但是李家众人却很是喜欢,还因为这孩子来的时候好,所以给起名叫福宝。

李大将军屯打理地不错。那陶家的地本来就很好,而李大又通水利和农事,所以也好打理。并且在这期间,他还开了一些荒地,如今这军屯产出虽然不足以让清远县关上的守军衣食无忧,但已经可以给当地的乡民们减少些许赋税了。

是以因此,李大在村民心中,渐渐有了不小的声望。

冯二囡生了个儿子,不过如今,李花儿已经很少能看见她了。

因为就在一年半前,清水河南面的水匪彻底被剿灭之后,就真的开海禁通商了。

冯姐夫实现了他的承诺,真个带着冯二囡,到那南面诸国去做生意了。

韩掌柜和柯掌柜的商队也很好,岳茂还做了商队的头头,偶尔,岳芳也会跟着岳茂一起去,回来了,就给李花儿说那南面诸国的新鲜事儿。

张玉儿还是之前的样子,半年前和邻村一户姓赵的人家订了亲事;

孙家也是和以前那般,只是孙来财如今也跟着柯掌柜的商队跑商了;

孙三贤的父亲也回家了,而孙三贤和刘杏花也订了下来。

而最得意的,当属吴大太太了。

吴大少爷去应试的那一年,是皇帝钦点的探花郎,还直接入了翰林院里,做了个从六品的史馆编修。

依着吴大少爷的年纪,这份成就,当真算是顶尖的那一批了。

毕竟昔年关三小姐的祖父、大伯父、三叔父、大哥初入官场的时候,都是七品官起做起的。

吴家人俨然就成了这平水州的香饽饽,更是直接搬进了清远县城里,做了官家人。

只是吴大太太,偶尔在县里看见李花儿,依旧是十分不喜的样子。

偏偏她对李果儿,却怎么看都看得上。

这两年的时间,虽然偶有磕磕绊绊的事情,但是大体而言,比之前两年那一步一惊雷的时候,真是平顺太多了。

李花儿拢好头发,就听见门外传来了一阵喧哗声。

她站起身,过去开了门,就见李果儿抱着小福宝,自前面的铺子走了进来,笑道:“两天没见姐姐了,福宝哭闹得厉害。”(未完待续。)

第二百六十五章 两年后的姐妹

两年时光飞逝,李果儿已经从小女孩儿的模样,长成了大女孩儿模样。

虽然依旧是没长开的十岁女娃娃,但本就漂亮的她,现在更显得出水芙蓉一样的好看了。

也难怪如今,李花儿甚至都乏人问津的,而来问李果儿的人,已经要踏破门槛儿了。

这事情,惹得张氏更心忧了。

“花儿如果总这样子,可怎么办呀。”张氏每每看着李花儿,都是忧心忡忡地和李大说。

倒是李大看得开,一次突然和张氏说:“花儿将来是要招婿进门的,慢慢地看着人,也是好的。”

张氏想了想,似乎也是这个道理,这才略微好了点儿。

这夫妻说这话的时候,倒是不背着人。

只留同在屋中,却被当了不存在一样的李花儿;捂着嘴,偷笑到眼睛都看不见的李果儿;还有伸着手,非要大姐姐抱不可,一脸懵懂的福宝。

“怎么就到了要招婿上门的地步了?娘还年轻呢,定能给我们生个弟弟。”李花儿每次不想他们继续这个话题的时候,都会说这么一句。

她每次说这个的时候,张氏就会佯装生气地要打她,口中还说:“这是女孩子该说的话?”

而李大,则在一旁嘿嘿地傻笑。

婚事呀,李花儿一边躲,一边在心中叹息着,还真是个绕不过去的事情。

……

李花儿抱着小福宝,笑道:“也不知道娘每天在家,都给福宝吃些什么?明明更沉了,看着却不见大。”

小福宝显然也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