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部分 (第2/4页)

部最高参谋体制构架

参照廖耀湘的回忆,可知1946年成立的国防部,就是完全仿照美国体制。国防部隶属于行政院,它又分为部本部、参谋本部两大部分。部本部是部长的幕僚机构,主理日常办公事务,参谋本部的机构则非常庞大,除总长办公室外,还有一般参谋机构的6个厅,特业参谋机构的11个局,后者倾向于作战业务的幕僚工作。第一厅掌管人事及行政,厅长初为于达,后为方天;第二厅掌管军事情报,厅长初为郑介民,后由侯腾接替;第三厅掌管作战,厅长初为郭汝瑰,后为罗泽辏А⒉涛闹蔚龋坏谒奶�乒芎笄诓垢���ぱ钜悼祝ê罅裘溃�坏谖逄�乒鼙嘀蒲盗罚��こ跷�教欤�笪�踉棋�坏诹��乒芄�揽蒲а芯糠⒄梗��で��瘛J�痪指惫倬种鞴苋耸录靶姓��殖こ跷�麓毫兀�笥上粑髑寮倘危辉に憔种鞴懿莆裨に悖�殖ふ灾疽ⅲ槐0簿种鞴鼙0膊慷颖嗔罚�殖ぬ谱荩槐C芫种鞴芫�绿匚窆ぷ鳎�殖こ跷�=槊瘢�涛��朔铩�

特业参谋在业务上应受一般参谋指导,如第一厅主办人事及行政上的决策事项,参谋总长在军政方面,对国防部长负责,向部长请示汇报,在军令方面,则是全军的参谋长也是全军统帅参谋长,直接向作为全军最高统帅的总统负责。

抗战期间的幕僚考选

抗战期间,对于军政首长的青年幕僚的考选,当时任何应钦参谋的陈桂华曾谈道:“何敬公要求参谋的条件是要学校成绩好,会写文章。何敬公是参谋总长,有很多讲演和讲话,参谋要会帮他写稿子。我陆军大学毕业考前几名,我还参加军事论文比赛得过第一名,所以,他选了我去。”那时候,他和汪敬煦都是何应钦的侍从参谋。他本人是黄埔军校十一期毕业,1940年考取陆军大学,1943年毕业,8月开始给何应钦将军做侍从参谋,前后有6年的时间。

抗日战争时,蒋先生是军事委员委员长,下有参谋本部,参谋总长先是何应钦。另外中国战区最高统帅也是蒋介石,参谋长是美国的魏德迈,底下有中国战区陆军总司令,由何应钦兼任。

幕僚文化素养,显然是考选的重要一环。抗战一开始的时候,有的部队,害怕面对记者,害怕负责任,于是干脆就说,打仗都来不及,哪有闲工夫来招待记者啊。

前线将领对新闻记者的工作是逐渐认识到重要性的,有一次曹聚仁在开封访问孙殿英,他就不懂得新闻记者为何要采访,后来经过他的幕僚解释才和新闻界谈起了战场上的掌故。有一天晚上,他在会场上作朴素的演说。他说道,别人没做过汉奸,不知道汉奸的滋味,“我孙老殿做过汉奸,尝过这味,以后孙子王八蛋才做汉奸”。曹聚仁说这是英雄本色,脱口而出,是很好的新闻材料。

孙殿英这样的人,如果遇到好一些的幕僚为之策划,会少干一些坏事,并可善用其勇,否则只是一味的莽撞。

当时中高级将领中的文化素养较高,但是当时军队的下层和底层就很成问题了,曹先生举例说,有的哨兵检查记者的通行证,倒持着那张证纸,乱看一阵,糊里糊涂就扣住了,糊里糊涂就放行了。中央社记者曾在湘西被扣,真使人哭笑不得。 。 想看书来

抗战烽火的浇铸之一(5)

侍从室的日常幕僚作业

侍从室作为一个幕僚机构,主要是由黄埔人员构成。他们办事,总体而言较有新时代的风气。除了台前第一主角,他们在幕后的军师,也能在青史上留名。1934年因为力行社内部改组,邓文仪要萧赞育在南昌行营政训处副处长及侍从室侍从秘书二者中做一抉择。他选择了后者,一干就是9年。平时蒋先生若有远行,他们就随侍左右,每到一地,辄有军校同学或地方党政官员呈递报告,或要求请见,即由萧氏向蒋先生呈报转达,有些地方,主官尚未到达以前,他们要先行前往联络,如民国二十五年(1936)广东余汉谋取代陈济棠,归顺中央,委座派侍从室钱大钧主任及萧赞育飞往广州,先与余汉谋等取得联络。

侍从室曾颁发侍从人员守则,人手一册,守则中有很多规定,要求大家遵守,守则中的各种要求,各位都不觉得有何困难或办不到的事,因为这些人都是精心点将进来的。至于幕僚作业的性质和日常业务,萧赞育说:

“侍从室改组为第一、第二两处,晏道刚任第一处主任,陈布雷任第二处主任,第一处管总务、参谋、警卫,第二处管文书、速记与研究,原兼任第三组组长邓文仪随即离开侍从室,我专任侍从秘书,编制属第二处,而直接承办委员长指示交办事项及随时提出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