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部分 (第1/4页)

秦肃凛不在,婉生还跑来找她做针线做了半天。张采萱也不觉得无聊。

日子渐渐地到了正月底,村里大半的人家地里都撒了种,空闲下来的人们就往西山上去了。

也有些人蠢蠢欲动想要去镇上,主要是现在各家家中的盐和针线这些东西过了一个冬日都消耗得差不多了,而且妇人们闲下来之后难免就要缝缝补补,没有针线可真不方便。

秦肃凛没想着去,他最近正和陈满树一起去砍柴呢,还是麦生跑过来问他,要不要去。

“不去。”秦肃凛一口回绝。

张麦生有些为难,“秦公子,我们家的糖没了,福到的米糊糊不放糖的话,他就不肯吃。”

秦肃凛面色慎重,“初一那天受伤的人,还有下不来床的,我可不想受伤。”

麦生满脸沮丧,“村里也没有多少人愿意去,但是我的糖就要没了,那糊糊吃起来粗糙,有点剌喉咙。”

现在去镇上买米糊糊不方便,村里好多人自己做,他们一般不脱皮就这么磨粉,那是随便怎么磨都都很粗糙的。

秦肃凛见他皱眉思索,道:“我们家去年买来做米糕的糖还有一些,你要不要?”

“要。”麦生满脸喜色,“你们家真的有吗?”

秦肃凛点头,转身回屋,拿了半罐给他,“只有这么多了。”

麦生却很高兴,“够了,我拿回去,慢慢的给他戒了糖换成盐。”又想起什么,问道,“只是我拿什么跟你们家换呢?”

秦肃凛想了想,“就拿今年得白米。”

麦生点头,欢欢喜喜走了。

村里的人确实是有白米的,不过得如张全富那样有水田且土质肥沃的才能种出来,而且产量不高,不过价钱好,每年的存银基本上都是那些白米换的。

除了张麦生这样实没办法要去镇上一趟的,村里大部分的人都不想出门。似乎又回到了以前的那样足不出村的样子。

暂时还行,本来去年定下的规矩是十日去一次,今年根本就没有人提这茬,村长也没逼大家,毕竟闹出人命可不是玩的,全由的手现在还吊着呢,别说干活了,自己洗漱都要小心,就怕一个不好恢复不了,可就一辈子的事情,真的完了。

二月初,地里的苗已经长出,绿油油的很是喜人,就算是如此,村里人也没有放松了暖房,那里面现在每年的收成也不少,秋收过后交了税粮,就指着暖房贴补了。

天气回暖快,张采萱还去后面的地里看了看竹笋有没有长出来,最近两年,这竹笋在欢喜镇上也多了起来,秦肃凛去镇上时还会带上腌好了的卖,张采萱加了些香叶和一点点辣椒,味道还不错,又能放许久。因为这个,他们换回来不少银子,不过没有不透风的墙,等到第二年竹笋长出的时候,镇上就多了好些卖腌笋的,甚至酒楼里也有了这个菜色。

村里也有人去采,去年卧牛坡那边的竹笋张采萱就没采到多少,大部分被村里人收回去了。

今年天气好,只有采得更多的。张采萱也不强求,反正他们家后面的那片竹林里也有不少。

作者有话要说: 睡着了,错别字来不及改

☆、第185章 第一百八十五章 竹笋

如果只是家中桌上一盘小菜; 比如原来张采萱弄的苦瓜之类; 那村里人可能不会这么狠,但那竹笋弄回来拿盐腌上之后,是可以拿去换粮食卖银子的; 这个就好多人都忍不住了。

张采萱也能理解,毕竟现在日子难过。其实就算是不难过; 但凡有人知道那竹笋能换银子; 也少有人能忍住。

今年的竹笋尤其早,才二月中,张采萱就看到有人去西山拔了用麻袋装回来。

她家房子后面虽然有; 但也不妨碍她去西山拔,那边好大一片呢,再说了; 西山又不是哪家的私产,说起来算是朝廷的。谁都可以去; 也是因为这个; 村里人才肆无忌惮的去拔竹笋。

张采萱不只是自己去; 还拉了婉生一起,她就算是不拔竹笋,采点药材也好。

秦肃凛是不去的; 留在家中照顾骄阳; 还有去后面地里拔草。

张采萱和婉生一起往西山上走,婉生倒没有和她以往一样走走停停,而是一路不停; 等到了卧牛坡时,远远的看到竹林里好多人走动,张采萱先是惊讶,她是真没想到会有这么多人看中这片竹林,去年都没有这么多人呢,只有两三户人家。

今年看这样子,二三十都不止。

看到张采萱和婉生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