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往事,李隆 (第1/2页)

“已经走了吗?” 李晟都还未走到那间破旧的庙宇,就已然有先行的人回来禀报。 江清泉竟然已经离去了?那今晨遣人来送的消息是什么意思?竟不是要自己也来此一趟吗? 看着这一片林荫小道,李晟叹了口气,只得打道回府了。 转念一想,又惊觉不对:“去北江伯府!” 周围的人都是他的亲信,自然是毫无疑议的,此一番便又见着这一群人浩浩荡荡的往北江伯府行去。 李晟垂着眸,看着欢快跑动的马儿,眉心拧的更紧了。 世人皆道他是好运气,因着母后是皇后,兄长是太子,从出生开始便有着尊贵的身份和地位。 都说万事万物皆有两面,好坏皆具。 但他怎么就看不见呢? 从小开始,他接触的周围的兄弟姊妹似乎永远对他都是一种奇怪的态度——阴阳怪气。 小的时候他并不明白,以为说话便是如此,后来发现不是这样的,大家都是能好好说话的。 他甚至以为是某些人行事如此,便也无关痛痒,后来发现不是这样的,只是独独对他如此。 直到懂事后,他才知道因为他的母后和兄长,几乎所有的兄弟姐妹都对他是敬而远之的。 兄长很早便被立为了太子,在他还未出生之前,而他出生之后,兄长的太子之位已然是很稳固了。 但皇家院内,哪里就会有什么稳固的事情。 哪怕自己是亲弟弟,有时候和兄长、母后说话的时候,都要被忌惮上两三分。 是的,母后亦是如此。 他原以为自己其实是看起来最没有机会威胁到兄长的人,又是母后的小儿子,总该是同旁人不一样的。 哪里知道母后仿佛天然就有两张脸孔,一张对着他,一张对着除了他以外的所有人。 从小开始母后便借着溺爱的由头,天天让一些太监小厮带着自己去游玩,甚至有时候纵的自己没日没夜的胡作非为。 还不懂事之时,他自然是欣喜的,天天嘲笑那些被夫子拎着耳朵教导的兄弟姐妹,而自己可以悠然自得。 母后听闻这些事竟还一笑了之,说道:“那都是兄弟姊妹羡慕你呢。” “不妨事的,你还小,说什么都是对的,想说什么就尽管说,童言无忌嘛!” “兄弟姊妹之间哪有什么隔阂,你也不必去道歉,你是最小的,你总是对的呢!” 自己不曾想这些,听了、信了、做了…… 久而久之,关系也淡漠了起来。 等到长大一点便发现了,口无遮拦成了他同其他兄弟姊妹之间最大的嫌隙,隔阂早就形成,想要破除早就不可能了。 而无知成了自己最大的绊脚石,万事艰难,连个能帮衬的人都找不出来。 而旁人呢,他们眼中的自己仍然是那个母后疼爱万分,兄长悉心呵护的老幺。 母后呢,每次逢年过节人多之时,总是一副疼爱自己的模样,甚至好几次因为自己的事情责骂了兄长、忤逆了父皇甚至还处置了身边的小厮。 但实则不过就是一次又一次将自己推到那个风口浪尖,让所有的兄弟姊妹都觉得自己是那个万千宠爱于一身的人。 皇家内院哪有什么真的情谊,太子之位的稳固不过是一时的,他自然是知晓其中的凶险和皇兄们的各怀鬼胎。 所以,不管是母后还是兄长都希望在这个浪潮中,能够找到一个挡箭牌,一个能在明处被万人盯着的挡箭牌。 自己的出生成就了这个完美的想法,而一切的计划怕是从自己呱呱坠地的那瞬间就形成了。 最悲哀的不是他活在黑暗里,是他身处深渊而所有人都以为他奔跑在花间。 是的,不仅仅是他的那些兄弟姊妹,外面的大臣贵女,甚至是邻国的王公贵族,哪怕是自己的母后和兄长李隆都觉得自己真是好运的很。 兄长说:“晟儿你啊,真是好命的很呢,你看你,什么都不用会便什么都有了,兄长都会替你做的。” 母后说:“晟儿,你也不必学那些,多累啊,你看看你兄长多辛苦啊,你就玩一玩,走一走就好了。” 他开始真的以为兄长和母后是打算让他远离争斗,享受人生,他当然也不介意当个闲散王爷。 但当御前回话什么都答不上来,兄长不帮着说半分,母后甚至假意责怪自己;当父皇委派事情什么都做不了,兄长以帮助为由接管了权力,母后甚至刻意让人什么都不教导。 直到最后周围所有的人,都有着自己活在这个世上的目的,并为之而努力,会有良师益友谈天说地,会有亲属家眷嘘寒问暖,会有三两知己酒醉半酣。 而他呢,直到前几年搬出宫外,有了自己的府邸,他才真的明白不是母后偏心,而是一开始就舍弃了自己,因为几年来除了逢年过节他入宫偶尔见面的寒暄,母后从不曾招他前往。 至于兄长呢,更不必多说了,莫说宫外的扶持,先前出了些乱子的时候,兄长是巴不得隐身了。 这还不是最令人心寒的,自从搬出了宫外,母后和兄长想将自己当成靶子的心思就更昭然若揭了,当然外人自然是不知道,但自己这个当事人能不知吗? 外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