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第1/3页)

慕晴泠在心里盘算了一遍,开口说道:“泠儿有个不情之请,还望舅母成全。”柳夫人答道:“你说。”

慕晴泠一字一句的说到,“我想去文安的书房看一看。”幕晴泠与俞文安虽说是表兄妹,但是两人年龄相仿,男未婚女未嫁,理当避险。这样提出去俞文安的书房,其实不妥。

柳夫人听见慕晴泠这样说,也是一愣。可转念一想,慕家是书香门第,慕晴泠之父慕江轩是正经进士出身,慕晴泠自幼被慕江轩充作男儿教养,别的大户人家也就是请个秀才做先生,慕江轩却硬生生弄了个因故被罢黜官职的进士给慕晴泠开蒙,慕晴泠五六岁就通读四书了。她此时提出去俞文安的书房看看绝不是无缘无故。

柳夫人亲自带了慕晴泠去俞文安的书房。俞文安毕竟年纪不大,又没有成亲,因此府里并没有给他分个正经院落,他此前一直是跟着父母住的,后来怕柳夫人管着他不让他晚上看书,就搬到后头的夹道去了,三间正房带着两间厢房,正房由俞文安住了,厢房则做了书房,日常还是由爽心斋的人来打理,倒是清净,正合俞文安的意。

进了俞文安的书房,就见房里并没有许多装饰的文房用品,全是俞文安用得着的。书架上经史子集、各家流派的学说,整齐有序的排列,慕晴泠随意抽了一本,翻开来看,这本书册翻动痕迹明显,却并不破旧,想来是常常翻阅却十分爱惜的。

书桌上除了文房四宝,还放着一个红木的盒子,慕晴泠打开来看,就见是叠好的文章,足足一摞,可见数量不少。

柳夫人见慕晴泠疑惑,就开口解释道:“那是文安曾经做过的文章,自从他开始学着破题做文章,每次做的他都会收着,一来是他的心血,二来也是想和以前的做一个对比,看看自己是否有所进步,又还有哪些不足。这一匣子就是今年的。”

慕晴泠心神一动,说道:“那日我回京,曾听舅母说,文安把乡试做的文章默写出来拿给国子监的余学正看了,余学正还说他中举的可能性极大?”

“是的。”柳夫人点头称是。

“那篇默写出来的文章是否也在这里?还是在余学正那里?”慕晴泠继续问道。柳夫人摇一摇头,“这我就不知道了,这点小事,文安也不会特意提起。”

慕晴泠低头翻看这一摞的文章,乡试已过,考题也就不再是秘密了,慕晴泠着意打听过,自然也就知道了。如今慕晴泠手中拿着的这些文章虽然文辞精妙、有理有据,但是却明显对不上乡试的题目,可见俞文安事后默写的那一篇并不在这里。

“怎么了?”柳夫人见慕晴泠脸色不对,赶紧问道。慕晴泠缓缓摇了摇头,“没什么,只是文安默写的那一篇并不在这里,舅母可知余学正住在哪里?我差人去问问,是否在他那里。”

“这……”柳夫人有些犹豫,虽然她之前慌不择路让慕晴泠去替她请托,但是这会儿人冷静了下来,就记起昨儿夜里俞恩平跟她说的,姜老太爷示意他们别去胡乱寻人帮忙,免得反误了俞文安,刚才慕晴泠也这样说。如今慕晴泠居然要去寻余学正,难免有些犹豫。

“泠儿,你同我说实话,那篇文章很重要吗?可是姜老太爷不是嘱咐我们别轻举妄动吗?”柳夫人盯着慕晴泠,想从她的眼神中看出些什么。

慕晴泠和柳夫人对视了片刻才开口说道:“姜老太爷不让我们轻举妄动,是怕我们到处托关系替文安开脱,本来没影的事落在有心人眼里也变成我们心虚了。可是余学正不过是国子监一学正,才正八品,他是有才名却无官声,在这件事上他帮不上忙。既然如此,我们同他来往,也就不怕有人说嘴了。”

“至于那篇文章,舅母,我跟你说实话,我也相信文安没有作弊,可是我们相信没用,得有证据。”慕晴泠说道。

“可是那篇事后默写的能成为什么证据?”柳夫人想不通这其中的关窍。

慕晴泠解释道:“如今整件事如同一团迷雾,我们还看不明白,可是有一点,证据!不只我们需要,刑部审案也需要。不可能大家随口一说,刑部也就随口一判。如今既然要定文安请人代考的罪,那么这个代考的人是谁自然要找出来。别的不说,若有人自证是替文安考试的人,总得知道那份中举的答卷上写了些什么吧?”

“原来如此。”柳夫人明白过来。就听慕晴泠继续说道:“乡试试卷是不可能外泄的,否则现在刑部就不会只有这么一点儿动作。不管是捕风捉影还是有人蓄意陷害,如果真的有一个人站出来说中举的文章其实是他写的,而且他真能写出来,那他是从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