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第1/3页)

“钻进钱眼子”的慕晴泠行动力相当强悍,头天晚上给萧岚洺支完招,第二天一大早满血复活的慕晴泠就张罗起来了。她抱着一沓厚厚的名帖,挨个翻看。时不时还跟王府长史讨论一番。

这些名帖都是萧岚洺一进天津就送过来的,这种能头一波将自家名帖送到逍遥王跟前的人家,非富即贵,各个背后都站着不少势力。慕晴泠想要宴请城中名流,对这些名帖背后的人也就更加仔细的斟酌起来。

逍遥王的架子摆在这里,不能谁都请,可也不能漏掉任何一个。这些可都是天津港未来的钱兜子,得好好将他们哄上天津港这条大船才是。

“王妃,这王斌乃是天津商会的会长,祖上自百年前就扎根天津,在当地树大根深。王家从前只是乡绅地主,两三代以前下海从商,如今已经是天津首富。王斌当家之后,娶了天津一个县令的女儿,如今在天津也很能说得上话。”左长史看到慕晴泠现在翻开的名帖,赶紧说道。

慕晴泠听左长史说完,皱了皱眉,“区区县令之女,还轮不到在我面前来说话,不必请她。”示意站在一旁的云桥将王斌夫人的名字在手上的册子上划去。

“左长史,如今天津港受天下瞩目,全国商贾都想往天津港钻,咱们若是只着眼天津本地,未免短浅了些。天津之外,才是我们的目的。“

左长史垂手应道,“王妃说的是。”

慕晴泠见左长史的样子不像是内心信服,知道他不过是犯了全天下男人的一贯毛病,瞧不起女人,更何况还是一个年轻女人。如今毕恭毕敬,不过是碍于身份,才勉强面服心不服罢了。

慕晴泠也不气恼,这世道就是这样,身为女子,天生就矮了一头。她年纪轻,在王府又给足了这些人面子。他们觉得自己好说话好拿捏也是正常。

不过此时也不是和人掰扯这些的时候,天津港的事才是大头。

慕晴泠耐着性子向左长史解释道:“左长史是不是觉得,这天津港巴掌大的地方,便是开了海禁,可毕竟地方有限,所以不值得天下商贾动心?与其和这些人打交道,还不如和天津本土的商贾专心打交道?”

左长史不可置否,慕晴泠继续说道:“左长史若真是这样想的,那就大错特错了。的确,这天津如果没有天津港一事,在全国范围内,也不过是个中不溜的地方,不穷,但是也不算多富庶。在这样的情况下,天津的商人又能有多少的实力呢?像左长史说的那位王斌王会长,我不否认他在天津地界上的威望和能力,但是这样的威望和能力,放眼全国就不算什么科。天底下,论起有实力的商贾,还得看浙商、徽商、闽商和晋商。”

慕晴泠顿了顿,“至于左长史担心的,其他地界的商人不会来天津港分一杯羹的事。左长史大可不必担心,先父曾任织造一职,和商人打交道的时候不少,对他们的心思再明白不过了。谁会嫌钱少呢?商人逐利,天底下赚钱的行当就那么多,行行都有自己马首是瞻的人物和家族,捞过了界就是占了人家的便宜,天底下哪有这么容易的事?一个不慎斗个你死我活都是常事。

“可是天津港不一样,这是一个全新的、还没有人伸手的领域,还是一块肥的流油的大肥肉,这些商人怎么可能不动心?他们有钱有人有货源,缺的只是一个海贸的通行许可证而已,而这恰恰是我们所有的。天津港现在只开放一港,预计的吞吐贸易量一年少说也有一两百万,先下水一年,就能先赚好几十万两呢。左长史,你扪心自问,你能对几十万两等闲视之吗?”

王府长史自然也是正经官员,不过他并没有临地治民的经验,更遑论和商人谈生意了,在这方面,他其实不如慕晴泠。

听慕晴泠这样说,他也暗自心惊,心道自己是不是把这天津港想得太简单了点。

慕晴泠指尖在名贴上划过,“这次宴席,我一个商贾都不会请。”

左长史大吃一惊,“王妃三思,我们不是要从商贾手里掏银子吗?这一个人都不来……”

慕晴泠看着左长史笑了笑,“左长史,礼下于人,必有所求。我是亲王妃,她们是庶民,身份差别犹如天堑,我请她们?先不说传出去会不会贻笑大方,这不是摆明了告诉她们我们有所图吗?虚则实之实则虚之,我们越是有所图就越不能表现出来。这场宴请不过是我这位亲王妃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没个认识的人来往,所以找人陪我说话解闷罢了。当然,若是能认识一些新朋友,以后常来常往,就更好了。”

左长史也觉得王妃不该纡尊降贵与商人来往,不过若是真的不来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