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3章 第六团第一批成员 (第1/2页)

大雨淋漓的海上,依然可看见一艘白色的大船。 船杆上的一面红旗在风雨中飘扬,猎猎作响。 “呜——” 鸣笛拉响。 挤在船舱里的京都军人纷纷下床,挤在窗口往外瞻望。 大雨阻隔了视线,模糊可见一座陆地。 距离码头越近,陆地越发清晰。 广播传来集合声。 他们的行李本就不多,包括他们的亲属,每个人的行李都少得可怜,有的甚至没有行李。 骨瘦嶙峋,蓬头垢面的他们,一双眼睛逐渐有光,又带着莫名的忐忑不安。 走廊传来铿锵有力的脚步声。 负责后勤的张部长一间一间敲门。 一边敲门,一边大声提醒。 “同志们,咱们马上就要登上红川基地,请记住出发时的提醒,遵守红川规矩,服从命令,为人民服务!” “带上家属的战士要时刻约束提醒自己的家人,一切听从红川的安排。” “请大家也不要过于紧张,红川的周旅长是仁义之人,对待咱们自己的同胞非常包容,红川基地的居民也十分友好,只要遵守规矩就是新生活、好日子的开始!” “好,所有列兵到甲板上集合,家属排在后面。” 一时间,整个船舱都是脚步声。 船只停泊。 等所有军人在甲板上集合的时候,远远就能看见一辆小火车。 更让他们震惊得是,大雨下,他们竟然在空气中闻到饭菜的香味。 定睛一看,码头后面有一片营地。 一排排的营房,还有两座红十字标志的医院。 有花花草草的地方,露出三根烟囱,炊烟袅袅。 汤铭代表周辰,带着何营长、聂艇长、何营长几人,站在码头迎接新来的同志。 500名军人排队下船。 海边风大,吹得瘦弱的他们站不稳脚。 好在汤铭前提做了安排,会有人扶他们一把。 汤铭笑容亲切热情:“热烈欢迎第六团第一批同志,以及各位家属,大家一路上辛苦了,基地早已准备好了饭菜,家属请跟随咱们的工作人员上火车。” 有些家属胆小,尤其是面对陌生的基地。 张部长以及京都的工作人员纷纷安慰,一路把人送上小火车。 一上小火车,就有工作人员递上一次性纸杯,纸里是热气腾腾的姜汤。 车厢里宽敞又明亮,每个位置上还有一片面包供他们充饥。 临时充当工作人员的小白,拎着水壶走来走去:“各位父老乡亲,先喝杯姜汤驱寒,想要续杯的随时叫我。” “咱们的火车距离基地是半个小时,请大家放宽心,下车就能吃饭,之后会有人为大家安排干净舒适的宿舍。” “明早,基地会安排各位去医院体验,身体不适的患者医生会开药。” “各位都是军人家属,战友的家人就是我们的家人,有任何问题都可以问我。” 车厢里很安静。 每节车厢除了小白等人的声音,就只有火车轨道的“哐当”声。 也许是喝到胃里的姜汤很暖,也许小白等人身上的军装十分亲切。 忐忑不安的家属,在一句句真诚的安抚下,紧绷的身体逐渐放松下来。 “同志……我……我想再喝一杯。” “我……我也是……” 久久等不到回应的小白,眼前一亮:“好嘞,两位大伯,我来咯!” 续上热气腾腾的姜汤,还不忘介绍自己:“各位叔叔伯伯阿姨婶婶兄弟姐妹,我叫小白,是一名卫生员,也是旅长的警卫员,哪位要是觉得身体不舒服,等不及明天去医院做检查,随时找我。” 角落里,一名瘦成竹竿的中年男人,迟疑的举手:“小白同志,我胃不舒服……” 小白立刻小跑过去。 看着小白在车厢奔跑的脚步,让无数家属心中温暖。 举手那人一身污渍,形如乞丐,一身臭味。 但小白没有半点嫌弃,把水壶放在地上,立刻为对方检查身体状况。 “胃不舒服是吧,我先为您把脉……” “您这是胃病,每个幸存者都有的毛病,胃病难治,但可以养。” “虽说没有天灾前的养生条件,但咱们红川有粮食,只要每天吃饱了,前三个月尽量只喝粥,胃痛反应会慢慢消失。” 中年男人一脸感激,忐忑的问道:“红川基地真的不缺粮食吗?” 闻言,整个车厢的家属都屏住呼吸,竖起了耳朵。 要知道,京都生存条件是差,但毕竟是华夏第一重都。 京都在华夏老百姓心中的份量,以及信仰,不是任何一座城市能比的。 就算张部长他们将红川描述得再美好,也阻止不了他们心中产生的惶恐和不安。 连京都都缺粮,一座地方基地的生存条件真的能超过京都吗? 怕就怕,条件一般,而他们又回不去。 好不容易挣扎苟活到现在,每个人什么苦头没吃过? 他们害怕,害怕这座陌生的基地没有他们想要的未来…… 在外人面前,思想跳脱的小白还是能管好自己的嘴。 他斟酌了一下,脸上扬起温暖的笑容:“大叔,末世之下哪座基地不缺粮食呢?雨灾降临之前,咱们红川基地拥有十万亩农田,每一季收获的粮食和蔬菜都是天文数字,就算如此,也不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