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頁 (第1/2页)

「那敢情好啊,大奶奶都多久沒見家裡人了,這次大爺特意讓夫人過來,還要陪你到生產,真真是顧念情分呢。」

「是啊。」

想到母親和弟妹在路上,心裡是又牽掛,又擔心的,還是早些到東都城的好,自己也能與她們早日團聚。

第229章 岳父

吩咐朱槿做了些吃食,就著玉露羹送去了書房。

鳳錦旭自回來以後,每日都有兩三個時辰呆在裡面,文氏不便打擾,於是在外頭對著守門的傅翌說道。

「這是給大爺準備的,仔細熬壞了眼睛,另外你同大爺說,我娘家來信了,說是月底前就能到東都城,等大爺有時間了,妾身想同他安排一下母親他們的住處。」

「大奶奶放心,屬下稍後就進去告訴大爺。」

「嗯,有勞傅侍衛了。」

文氏走後,傅翌才去輕輕敲門。

「什麼事?」

裡頭的鳳錦旭毫無情緒的問話,若是旁人聽了覺得會害怕,倒是傅翌早已習慣。

「大奶奶送了些吃食過來。」

「進來吧。」

傅翌進門後,就將書房的門給關好,將吃食的盒子放在明窗下的四方案桌上,一一拿出來。

香氣撲鼻不說,模樣也做得精緻,一看就是朱槿的手藝。

「大爺,大奶奶剛剛還來信說,蜀州那邊傳消息了,月底就能到都城,大奶奶想同您商量一下如何安置娘家人的事情。」

「嗯,知道了。」

手裡還在詳盡的寫著什麼東西,傅翌也沒敢上前去看,他深知鳳錦旭最恨偏聽偏看的下屬,因此不敢隨意上前。

直到最後一個字落筆後,才走過來吃了些東西。

文氏準備的這些,以往都不曾見過,尤其是朱槿做的吃食,每日都換著新花樣來,還真是手巧。

「兩浙的事情,遲早要鬧開,屆時定要從其他地方抽調糧食來填補虧空,岳父所在的蜀州也是糧食多產的地方,只怕要提前準備。」

還有一事,他沒提,那就是今年的雨水問題。

果然如阿瑤預料的那一般,自從二月底,這雨就陸陸續續的下著。

雖然說春雨貴如油,但也不是這般不節制的下。

若是一連下上幾個月,別說種糧食,只怕是河堤暴漲,土地不聚都是大問題。

於是,在心中思索了一番後,才放下手中的吃食。

提筆又洋洋灑灑的寫了一封信,遞給傅翌。

「你將此信送去蜀州,交到我岳父手上,他乃是蜀州的知府,自會應對。」

「是!」

知道事情的嚴重性,傅翌特意去驛站加急了這信件,倒是比普通的快上許多。

大約七八日的時間,蜀州知府文中鶴就收到了都城中女婿的信。

他是土生土長的蜀州人,得天獨厚的氣候和地理位置讓蜀州這地界上的人不顯年紀,雖說也是四五十歲的人了,看著卻比鳳錦旭大不了多少。

身形微胖,臉色白潤,倒是不似官老爺,而像個富貴的商賈老爺。

「哦?這七八年了,老夫還是頭一回收到的女婿的來信吧,送過來我瞧瞧,他說些什麼?」

展信一看,原本還笑呵呵的表情逐漸嚴肅起來。

他平日裡看著雖是個慈愛的彌勒佛模樣,可手段和心思卻不比都城中的朝廷命官差勁。

否則也不會坐穩這蜀州幾十年的知府位置。

曾經有過幾次升遷的機會,他都不肯離開,一是不願背離故土,二是也不想捲入朝廷是非。

若不是看中了鳳錦旭,他也不會將女兒千里外嫁。

如今這信上所說,都是他的個人猜測,但有備無患的好,更何況定王軍也在此地駐守,保一方平安和軍士的糧草也是他這個知府應當做的。

於是吩咐下去,看是往官府糧倉中收糧。

蜀州自古以來都富裕,民眾不但善於耕種還善於經商,因此收糧不是什麼困難事。

很快這官府糧倉就堆無可堆,因為是以錢換糧,所以好些百姓想著反正三四個月後又有收成,不若換成錢財做些買賣更划算,於是排著隊的要去官府賣糧。

文中鶴一時沒攔住就造成了「糧食積壓」的情況,眼看糧倉是裝不下了,火速派人去找定王軍支援。

如今在定王軍中主事的乃是定王蕭庭意的貼身心腹楊煦,是楊照的哥哥。

二人皆是武將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