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6頁 (第1/2页)

今日若不是她主動開口,他都不見得能認得出來!

「你如今都長這麼大了,還出落得這般漂亮,親家公親家母好福氣啊。」

「讓伯父見笑了。」

文中鶴的態度,讓定王蕭庭意有些不高興,雖說這是長輩對晚輩的一些正常話,但在他耳中聽來卻不是這樣的。

於是跨步上前就擋住了文中鶴的視線,冷冷的說道。

「文大人還是快些進去吧,阿瑤才恢復,受不得風。」

六月末的天氣,受不得風?

這藉口找得當真是有趣,若說話的人不是蕭庭意,只怕文中鶴要回嘴了。

阿瑤?

口氣怎麼如此親昵,轉而一想,她不就是跟著定王來的嗎?

難不成二人這是……私奔?

一時間,無數的想法在他腦子裡如奔騰的馬匹一樣,蕭庭意自然看出來他的想法,於是開口解釋道。

「阿瑤此行是陪本王來了,等回了東都城,本王就準備與阿瑤大婚了。」

鳳錦瑤對這套說辭已經習以為常,也不知道他是哪裡來的自信,覺得鳳家和白家一定會認他這個女婿。

不過轉念一想,憑他的手腕和算計,就算長輩們一時不答應,只怕也撐不了多久。

唯一的阻礙,大約會是啟帝陛下吧。

他們一個是手握重兵的王爺,一個是鳳白兩家的貴女,這要是結合在一起,對皇權確實是不小的威脅。

只不過,這些都還是後話。

她現在不打算想那麼多,今朝有酒今朝醉,把握當下最重要。

見她沒有反駁,文中鶴以為這是默認,於是開懷大笑的說道。

「好好,郎才女貌,天作之合!等王爺與三小姐成親的時候,下官定會好好挑選賀禮,去府上要杯喜酒喝!」

聽他這般說了,蕭庭意那冷峻的氣息才逐漸消散開來,又恢復成剛剛的模樣。

閒話三兩句後,他們還是回到正題上。

「喬公子的治水良策果然不一般,聽說已經有了些許成效。當真是江山代有人才出啊!」

文中鶴在蜀州當知府多年,對於治水一事還是有些了解的,但萬萬沒想到一個十四歲的少年郎竟然可以把法子想得又好又周密,他確實佩服。

鳳錦瑤坐在旁邊,聽著文伯父對喬善為的誇讚,她內心倒是波瀾不驚。

畢竟上一世的他就是憑藉這治水良策在朝中站穩腳跟的,如今不過是提前了些年月罷了。

十四歲,若是入朝為官確實早了些。

不過,若此番他真的能在水患中做出些實績來,回白家那便是名正言順!

對於喬善為此人,定王用人不疑。

一開始,下面的將士聽說領他們的人只是個毛頭小子卻有幾分不服氣。

可見徐林都在他面前畢恭畢敬,指哪兒打哪兒,他們也就不敢造次。

在做事的時候也格外賣力。

這些日子可著洛河的一條旁支就不停的在擴寬和挖深。

兩旁的堤壩修的齊整,外面種了三圈從山上特意移植下來的樹,旁的不說,單看那水流倒是和緩了許多。

依葫蘆畫瓢,六千人手很快就將洛河沿岸的那些旁支溝渠都重新打理了一遍。

等閘門再次打開之後,那涌動而來的滔滔江水就這樣大而化小的順著四面八方的溝渠流去。

每去到一處,還會被截留一些灌入新修建好的水庫中作為儲備水。

等湍急的河水流到下游的時候,早已是潤物無聲的狀態。

如此妙計,自然是要在容易被水患影響的地方推行開來。

蜀州就是頭一個。

有了這樣的成績,蕭庭意滿意,文中鶴滿意,上上下下跟著喬善為四處奔波的百姓和將士也滿意了。

而後大家對他才從不得已的屈服變成真心實意的臣服!

若干年後,當白善為再次成為大晉的丞相之時,人送外號禹相,說的就是他堪比大禹轉世的這段經歷。

「善為乃是白家子孫,之前因種種緣故未能承歡在外祖父的膝下,如今既要認祖歸宗,自然需要些說得過去的緣由。」

鳳錦瑤說完這話,文中鶴驚訝了。

白家的白相,在朝為官幾十年,誰人不知誰人不曉。

膝下三個兒子,雖不如他那般耀眼,但也是在朝中有名號之人。

只是至第三代只有兩個女兒,從未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