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部分 (第1/4页)

得胜的红军将士并未就此收手,反是四下出兵,红色的风暴席卷闽南。

福建陆地大规模的军事行动至此完全结束。林凤祥、黄再兴开始征集船只,筹划金厦战役。按照安王的指示,台湾岛暂时放弃不管,在取得厦门、金门后,东征军将转向广东作战。

即将奔赴江西的林海丰,在龙岩利用短暂的机会,办了几期农民运动和军事短训班,培训各地农会和农军骨干。

红二军已经开始陆续由长汀进入江西,林海丰也要动身去宁都了。行前,他来到了汀江岸的上杭。“我要去看看蚊洋的文昌阁。”这是他一到上杭就对迎接他的官员们说的话。

上杭蛟洋的文昌阁,是从乾隆六年(一七四一年)至乾隆十九年(一七五四年),用了十三年时间才建成的建筑,后来又于文昌阁的左右两侧分别设天后宫和五谷殿。文昌阁外观看上去是六层,实际内部为四层。一至三层分别安奉了孔子、文昌帝君、文魁星的神像,顶层为伞状悬柱结构。当地的人们是为了祈求文化昌盛,才于村中心倡建了这座楼阁。据说,蛟洋这里自从建了文昌阁后,果然文运亨通,才士辈出。于是,每年的三月初三,全乡文人、绅士都会纷纷集会于此高阁,“称觞祝遐”,以为“省身克己之助”。

林海丰细致地看着文昌阁的每一个角落,一直没有说什么,表情没也有以往的那种轻松,不要说是当地的官员,就是随行的人也都很纳闷儿。

最后,他在文昌阁的前面静静地站了很久。

“依靠祈求,是带不来文化的昌盛的。”林海丰看看身边儿的上杭地方官员,又看看蚊洋的农会会长,“乡里和县里都要出钱,请先生,办学堂,叫所有孩子来这里念书,这才是真正的文运亨通之道。”

踏上去往长汀的大道了,林海丰不时地还在回顾上杭。

“殿下,您是不是来过这里啊?”柳湘荷奇怪地问到。她看的出来,殿下在文昌阁的那表情,显然是充满了一种敬仰和遐想。

“没有。”林海丰看了看她,随口吟颂到,“风云突变,军阀重开战。洒向人间都是怨,一枕黄粱再现。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怎么样?”

“真好!”柳湘荷品味着,“这写的好象是我们,可又不完全是。谁写的啊?”

“呵呵。”林海丰一笑,“反正不是我写的。”

………【第三十四章一提到思想,石达开又……】………

石达开终于在宁都等来了林海丰。石达开一扫最近以来吉安给他带来的不快,在宁都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迎接林海丰的到来,同时欢迎红二军加入西征军的序列。

一晃一年半,东西各在一方,主宰着两大战场,此时再度见面,真是感慨万千。石达开已经从先行入赣的红二军几只部队里,对红军的发展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正象当初林海丰预计的那样,一年多的时间里,天朝不仅拥有了广大的回旋之地,坚固的后方基地,还打造出了一只装备精良,战无不胜的威武之师,叱咤风云的钢铁红军。

“一年多来,形势发展的可真快啊,眼看江南就要一统,天朝终于有了一个庞大坚实的基业,这一切都有赖于安王兄弟和宁王兄弟啊!”石达开的话发自肺腑。

“翼王哥哥实在是过誉了。”林海丰呵呵地笑着,“其实,在执行西征战略的时候,只要集中优势兵力先出江西进湖南,象现在这样,根本不给曾国藩等人以从容发展湘军的机会,把所谓的湘军扼杀在摇篮里,满清就没有了任何翻身的机会。”

“是啊,仔细想想,如果不是兄弟提醒,大家根本就没有把这只武装放在心上。”

“到什么时候,汉奸都是最可怕的敌人。他们更熟知各自的优劣,也就能真正动员和欺骗一些人,顽固地与我们为敌,拿无耻当荣耀。”林海丰说着,手习惯地伸到了怀里,扣吃了半天,又把手拿了出来。他想抽烟了。

“怎么,哪里不舒服吗?”石达开奇怪地问到。

“没,没有。”林海丰笑了笑。

“那就好。”石达开也笑了,“兄弟比刚来的时候可是消瘦了不少,要多加注意啊。唉,如果不是胡以晃因为身体缘故,江西也不会出了这么多的周折了。”

一路之上,林海丰对江西的近况有了些了解,“坏事有些时候也能变成好事。毕竟余炳涛等都已经被消灭,吉安也归了天朝。代价是大了些,可是在反映出我们的一些问题的同时,也考验了各将领们的临机处事能力。类似这样的问题,今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