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部分 (第1/4页)

已经由南岸摩天岭运动到凤林集西北,距离仙姑頂仅有两里多路的红一军炮兵团,在对仙姑頂只用了几分钟的炮火急袭之后,接着对奈古山又是一通短暂、凶狠的猛打。随后,就转而把猛烈的炮火,砸向了威海卫城南的另外两个天然屏障,从战役一开始到现在,天朝红军一直也没有去碰过的塔山和金线頂。

“提前一点儿的征兆都没有。”这是一个在仙姑頂上跑下来投降的沙俄少尉当时的心理感受,“谁都知道他们的大炮不行,就是手炮厉害。所以,人人把目光都不错眼珠儿地盯在半山坡的红军身上,生怕他们靠上来。哪想到这次打来的都是真正的炮弹!我敢打赌,这是我平生所见过的绝对是最凶狠、最准确的一次炮击,比起我们往这里打的炮火,不知道要凶悍多少倍,一下就把整个山头都覆盖了。我们呆在这光秃秃的山上,简直就是一群活靶子,躲都没地方躲。直到那时,我终于明白,他们为什么要让出这个万恶的仙姑頂了。他们是故意留下了这么一个陷阱,目的就是要消灭我们的有生力量。攻仙姑頂死伤了足以凑齐一个营的人马,如今只是短暂的那么一刻,一个中队就又不复存在了。我是被第一排炮的气浪冲离山顶的,晕晕乎乎间竟然侥幸生存了下来。上帝还是很关照我的,我是顺着山坡滚向了红军的方向,当然,手里的武器早不知道飞到哪里去了。是红军随后的冲击号角和叫喊声把我从昏厥中唤醒,还跟身上被踩了好几脚有关,呵呵,我的肋骨被踩断了两根。不过,这总比丢掉性命要好。我很感谢把我背下山的那个红军,可惜,一直不知道他叫什么。唉,早知道有今天,我该好好学学汉话就对了。”

无遮无拦的仙姑頂,如果他们愿意,红军可以一直把它守到老,而沙俄不行。问题的关键其实并不完全是因为炮火的厉害与否,而是战术。当沙俄密集的炮火一遍一遍耕梨着红军防守的仙姑頂的时候,仅仅一个排的红军防御士兵,都早已躲避到了山的背面。只有沙俄炮火延伸或者停止,红军才会冲回到阵地,用他们擅长的手榴弹和枪弹去消耗苦苦爬上山来的沙俄士兵。就这么一个简单的战术,可怜的沙俄士兵们一个个长了猪脑子,就硬是想不到,这你还怪谁呢。

所以,经过炮兵团炮火轰击后的仙姑頂,红一师的将士们是伴随着军号,喊着口号愉快地跑上去的。不过,这次他们可不是来防御仙姑頂的,而是接着扑下山去,冲向塔山。塔山脚下,就排列着白天曾经给他们捣了一整天乱的沙俄炮兵群。

仙姑頂开始燃起了两堆火焰不久,奈古山同样也升腾起了两团红色的火光,宣告奈古山被收复。奈古山上的沙俄们,显然不会比仙姑頂上的沙俄们更聪明多少,在红军强大的榴弹炮、山炮的轰击下,能活下来的一样是屈指可数。

威海卫城沙俄驻防军司令部内,炮声响起仅仅半个小时,巴鲁什卡和达萨莫夫就感到自己正在走向一个可怕的深渊。太平红军不仅瞬间重新夺回了他们历尽千辛万苦才得到手的奈古山、仙姑頂,不仅又对近在咫尺的塔山发起了猛烈的进攻,也不仅仅是把密集的炮火由南面、西面同时打到了威海卫的城头上,最要命的,是城北的北山上竟然也出现了太平红军雨点般打来的炮火。

');

………【第二六六章五团这次是憋足了气来到这里的】………

犹如一条条湍急的溪流,齐聚塔山及金线顶两个制高点,汇成汹涌磅礴的大海。红一师的一支支突击队伍,携卷起奔腾的怒涛,以锐不可当之势,杀进塔山脚下的沙俄炮兵群,杀进已在塔山、金线顶一带集结了多时,本来希冀与西来的援军的配合,反攻南岸炮台,现在却被突如其来的强大炮火打得已经乱成一团的沙俄陆战团。

红旗漫卷,军号嘹亮,“还我河山”的吼叫声中,是一个个、一群群额上青筋暴跳,眼睛里喷射出火焰的红军将士,在用手榴弹、枪弹和战刀,向侵略者讨还着血债。

为了使后来者能更多地了解天朝历次的对外战争,更多地了解那些曾经作为过天朝红军对手的外军的情况,天朝红军总参谋部通过大量的战后己方各参战部队的检讨、回忆,通过当年对战俘营内被俘外军各个层面官兵的审问、调查,以非常详尽的史实,记载下了天朝红军诞生后发生过的所有战争。这些珍贵的资料被编纂成书,作为红军大学学员们的研究教材,这就是《中华反侵略战争史》。本书的许多资料都是取自于该书,使我们可以全方位、多视角的去了解从前发生的那每一场战争。在此,非常感谢林海丰元帅,感谢他领导下的红色武装,感谢他们对历史忠实的记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