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部分 (第1/4页)

说着,他把端华推回到大炕上,顺手抓起炕桌上的一大把奏报,朝着普提雅廷抖了抖,“端王发火其实也是出于为朝廷四下起火着急,您看看……您看看……不是我们不想调动军马帮助您们,只是我们真的也是有苦难言啊。您也知道,朝廷本就两手空空,好不容易的拼凑起来的那点儿东西,都给了您们。眼下不仅仅是冀州、东光、南皮,到处的兵马都在闹饷非止一日两日了,在这种情况下,咱们还能指望什么?”

无论你俄国人多狂,多牛,总还是被人家太平天国打得像落水狗一样,除去跟我们摆横,还能干什么?也许是从刚才端华的那阵子发飙中得到了启发,弈忻心里少了一些对洋人的似乎是与天俱来的恐惧感,“再说,黄河防务归你们联军总部负责,我们手上这点儿兵马就是用来拱卫京城的。倘若所有的兵马都开上了前线,京城谁来管?京城的稳定谁来承担?平心而论,本王不会打仗,可本王知道,前线固然重要,但这后方的稳定更是必不可少。眼下重要的,不是相互的埋怨,而应该是相互间的体谅和信任。众人拾材火焰高,人心齐才能泰山移……”

普提雅廷即便是中国通,可也对中国喜欢说的这些没完没了的“道理、古人云”头痛万分。他得承认,这些漂亮的口号乍听起来的确富有极深的内蕴,但从这类的中国人嘴里一说出来,却就总摆脱不了顾左右而言他的嫌疑。

“这么说……你们是情愿的看着前线的事态继续恶化下去了?”普提雅廷狠狠地剜棱了端华一眼,这才转向弈忻,口气之中虽然是极尽威胁,但语调却不得不放缓和了一些,毕竟现在是有求人家的时候,“议政王阁下,尽管前面的战局不是很好,但在太平叛军背信弃义的突袭之下,联军将士们英勇奋战,虽然丢城失地不少,毕竟几个主要战略要点还都在联军的手里。只要后援紧紧地跟上,不叫前面的将士觉得我们可能是想抛弃了他们,经过一些时日,太平叛军的锋芒就会被遏止。在这种情况下,你们所控制的地域内出现大量不友好的举动,实在是令我军将士寒心,而使太平叛军如虎添翼。军心是可聚而不可散的,一旦散了,结果势必就是兵败如山倒,难道您会相信您们的那些军队能替代联军挽回颓势?”

“不能,当然不能。”弈忻似乎很恭顺的连连点着头,“不过……就是因为这样,我们才不得不考虑的要更多一些。我们商议了很久……”他一指已经盘坐在大炕上,却还是脸色黑黑的端华,还有那位彷佛是事不关己、一直叼着个小两尺长的大烟袋杆子在那里优哉游哉的载垣,“皇上年幼,又曾经遭受过不久前的那场恐吓,实在是经不起再折腾了。所以,我们考虑,一旦再有前面不能阻挡住太平天国方面脚步的趋势,为了避免圣驾受到惊扰,我们的皇上将移驾热河秋獮,或者……或者去奉天避暑。您想想,眼下的这种情形,没有大批的军队护送,我们万岁爷的大驾如何能做到万无一失?”

“好……好……好啊……”普提雅廷突然仰天一声长笑,“哈哈哈……既然您和您的皇上是这样想,那我们也只能是先图自保了。”说完,他狠狠地一甩两手,恨恨地去了。

普提雅廷前脚刚走,僧格林沁由打暂时躲藏的隔壁转了回来。

“俄国人……俄国人怕是真要撒手不管前面的事情了。”没有送普提雅廷出屋,只是站在原地未动的弈忻,望望进来的僧格林沁,又瞅瞅大炕上的载垣,脸上忽然浮现出了一种怅然若失的神色。

“我的恭王啊,生死两悬的紧要关头了,你怎么还是这样的摇摆。”载垣的大烟袋在炕沿上使劲磕打了两下,嘴朝着僧格林沁一努,“论起打仗来,咱们都是外行,可放着僧王这么一个熟通兵书的大家在这里,你不妨就问问,到了如今这个地步,俄国人即便想从鲁北撒手,可他们还撒得了吗?”

载垣的恭维,叫僧格林沁赶紧连连摆手,“谈不上……谈不上……怡王可是叫僧某汗颜了。不过……要论起对目前战局的看法,僧某倒是还深有一些的体会。”

他先是仰起头微闭双目略略思索了一会儿,然后慢慢地睁开眼睛,看着面前弈忻,“鲁北的俄国人回不来了。”说完这话,他走到了炕边,拿起小炕桌上的茶碗,一个一个地摆放起来,“武定、东昌的两座府城之所以暂时还在俄国人的手里,那不过就是两个漂亮的诱饵而已。很显然,他们是不希望俄国人从鲁北跑掉,而是向当初的威海卫一样,完全吃掉。所以,他们才把这两个大包袱给德州的普留申科背上。如今,他们已经从东面包抄向俄国人的后路,再加上西面大名府方向凶猛北上的人马,俄国人没有退路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