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6部分 (第1/4页)

石达开又是一声无奈的长叹,吩咐侍卫赶紧送上手巾,给特使擦眼泪用,“怎么是天朝不管,是天朝无法再深入地管下去。谴责、抗议,我们不是都已经做了吗,但愿他们能够适可而止吧。”

“委员长大人啊,”阮福莳的特使再也顾不得任何面子,噗通一声起身离座就跪在了石达开的面前,一把鼻涕一把泪,“林主任早就说过,洋鬼子从来都是不怕吓唬的,光用嘴和报纸……哪……哪能管用啊……”

“是啊,谁都不是被吓唬着长大的,”石达开极为同情地赶紧离座搀扶起哭得已经像个小孩子似的特使先生,“可又能怎么办呢?打吗,他们要是在我们这里敢这样,早被打得屁滚尿流、夹着尾巴跑得远远地方躲着去了。可你们那里……唉……人家就是摸到了咱们的底,所以才敢如此的胆大妄为。你们也知道,天朝刚刚光复了全国,海上还没有那么大的力量足以威慑那些洋人,等等吧,等到以后……唉……”

望着阮福莳的特使木呆呆连哭都忘记了的奇怪样子,石达开忽然呵呵地一笑,“不过,你们放心,我正在着手红海军南海舰队的组建工作,估计用不上几年,咱们的南海舰队就可以叫所有外来的敌人魂飞胆丧的。”

阮福莳的特使这下可真是只剩下哭,再也无话可说了。人家已经说的很明白了,天朝不是不敢打、不愿意打、不想打,而是你越南一个小小的阮福莳不叫我们进去打,对不起,那就只能慢慢地等待了。

………【第四七六章 秋天的收获(三)】………

在红色天朝教育下获得新生了的麦克斯韦,和他的研究室同事们一起,在“当今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最伟大的学者”郑南的辛勤指导下,经过近一年的艰苦付出,按照郑南的理论,不仅通过他们精心设计的“振荡偶极子”(最原始的无线电发射机)和“共振偶极子”(最原始的无线电接收机);终于成功地探测到了电磁波的存在(在距离振荡偶极子三米远的地方,从共振偶极子两个小铜球的隙缝中,观察到了跳跃的电火花。这种微弱的电火花,从科学实践上证实了郑南关于变化的磁场能产生电场,只要在空间某一处存在着一个不断变化的磁场,而后者又将会在更远处激起新的变化电场……如此循环往复,电场产生磁场,磁场产生电场。这样,变化电磁场就会在空中由近及远地传播开去了,形成一种特殊的波动。所以电磁波实质上是变化的电场和磁场交替产生,并由近及远向周围传播开去。正如某一处水分子上下振动,因而带动邻近的水分子做起伏振动,从而形成水波一样的预言,宣告了一个新的技术时代——无线电电子学时代的到来),还反复研究改进了“无线电导体”即“粉末检波器”,真正打开了把电磁波付诸于实际应用的大门。

运用“粉末检波器”技术,麦克斯韦与他的同事们试制成功了第一台收报机。与此同时,来自法国的学者鲁门阔夫在郑南的点拨下,利用自己早在一八五一年的巴黎就设计出来的带有铁芯的高压变压器(R)技术,把莫尔斯电报电键与R的初级线圈相连接。当按下莫尔斯电报键时,变压器的初级电流被一个与电铃相似的“断续器”周期性地通、断,每一次断流都在R的次级线圈中产生一个很高的感应电压,从而使得接在次级线圈上的两个小球之间随之产生电火花,并通过室外悬挂的天线向周围空间发射出电磁波。完成了有史以来第一台发报机的试制工作。

天历一八五六年的九月十八日,天京科学院的主建筑上耸立起了一根高大的天线,实验室内,在郑南和杨秀清、石达开三位天朝领袖及同事们的关切目光注视下,麦克斯韦亲自操作,与数百里外的镇江成功实现了具有历史意义的无线电通信。

为了永远地记住郑南为人类和科学所作出的巨大贡献,科学院物理所的所有同仁不顾郑副主席的一再“抗议”,最后一致决定,将他们已经早习惯地在私下应用的振动频率单位“ZN”;正式命名为“郑南”。

“……在这位罕见的科学巨人带领下,你想象不出在这里的工作是具有多么大的愉快。他的大脑就像是一台永远不停止转动的永动机,带着我们收获完一个成果后,又开始新一轮的播种。这里才真正是科学的神圣殿堂,在这里,我们从来不用去为科研所需的经费去犯愁,更不用考虑自身的生活是否完善,正在用奔跑的速度来追赶现代世界的他们,早已把一切给你安排得都是那么的无微不至……”

这是麦克斯韦写给远在英国的物理学家法拉第的信中的一段话。在他的努力下,曾经以“我是一个普通人。如果我接受了皇家学会希望加在我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