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9部分 (第1/4页)

与肯贝尔恰恰相反。一八五七年的十月至一八五八年一月。毫无后顾之忧的奥德暴乱军最高统帅毛拉艾哈迈德沙的十万大军。却把加尔各答闹了个天翻地覆。

三个多月的加尔各答大战下来。尽管艾哈迈德沙统帅的十万武器装备极其简陋的大军。能把加尔各答彻底拿下来。但是。退据加尔各答的近万英军除去主动下海这一条之外。同样也是难以打破前面暴乱们的进攻。

就在双方打的难分难解僵持不下的关键时刻。又是一支奇兵出现在了加尔各答的战场上使胜负的天平开始倾斜。

由于忠格巴哈杜尔等一干原廓尔喀的叛逆被|人藏匿了起来。而虽经阳布的安西廓尔喀政府数度抗议和警告。英国人依旧拒不送回这些叛逆。英国人的无耻行为。早已引起了安西廓尔喀人的极大愤慨。

正是在这种危险的氛围中。不知道是从什么渠道传到了安

极为重要的消息。格巴哈杜尔等人原来就一直好在加尔各答。随着这个消息的到来。整个安西地廓尔喀人被震怒了。

不管阳布的安西政如何地百般劝阻而蓝朝鼎至还派出红军部队在各个紧要路口设卡拦。但早已被激怒的近万廓尔喀青壮年。居然哄抢了红三十军在阳布区的军械库之后不顾一切地夺关而出。

就这样。一支由武装的廓尔喀人所组成的自队伍。出现在了胶着的加尔各答战场上。这支完全是一不要命架势的队一出现。宣告了加尔各答英军地彻底崩溃。除一部军抢上了停在海面的船只。狼狈而逃外其余大部军被斩杀。

而更为凑巧地是。被安西临时政府所通缉的要犯忠格巴哈杜尔他的拉纳家族的有成员们。然无一漏网地都在这里被擒获。

随着加尔各答地被攻克。印度的局势对于英国人来说。自然就变的越来越恶劣了。

大英帝国东印度公地总督肯宁在孟买的堡垒内只能天天望着苍茫的大海。企着王援军地到来。虽然唐底||托的暴乱军还很难给他这里以致命的打击虽然那位拉克希米巴伊女王地詹西军也被阻挡在哥达瓦里河的北岸。无所作为。但同样地是他和他分别驻守在孟买绍拉布尔海德拉巴及马德拉斯四地的万余名英军。除了暂时地自保外。也无力再去旁其它那更广阔的燃烧着熊熊暴乱之火的危急地区。

几个月后大英帝|的第一批援军终于到了。然。这个时候的印度局势又恶化了不少肯贝尔的

兵被赶出了德里。暴乱重新光复德里。

当接下来在孟买登陆的援军配合下恼羞成怒的肯宁总督先将唐底亚托的暴乱军轰回纳巴达河北岸。随后又逼迫着拉克希米巴伊女王的;西军不不退守格浦尔的时候。肯宁的到了一个他最不愿意也最不相信的消息。肯贝尔的北线军团已经在白沙瓦土崩瓦解。肯贝尔将军也以身殉职。

肯贝尔将军完蛋了。不久。旁遮普全境陷于暴乱军囊中。而此时已经腾出手来大批暴乱则纷纷南下。支南战场。

就这样。手中尽管已经有了两万精锐皇家官兵的肯宁总督。耗时一个月居然都没拿下;西军死守的一个纳格浦尔。反而在云集而来的暴乱们的威胁下。继续缩回了哥达瓦里河的那一岸。

为了分散暴乱们的力量。以减轻当面的压力。确保在印度如今仅剩下这片南方区域。肯

分兵从路反攻加尔各答。遗憾的是。尽管他的帝国此后一再增兵的东印度公司。总兵力甚至都达到了四万余众。舰船更是数十艘。但是。几番在加尔各答的折腾。最终却都是无功而返。

于是。打到了一八八年的年底。整个的印度战场却就暂时这样地僵持了下来。一八五九年中。在效地巩固了方手上的地盘后。为了分化和瓦解印度的暴乱。最终恢复大英帝国历尽百年才好不容易的来的这块肥肉。大英帝国以女王的名义下诏书通告她的原东印度公司的臣民们。在对东印度公司过所带给当地臣民的种种不愉快。表示了她的真诚的歉意的之后。宣布散了从前的东印度公司。而转由她来直接管理印度的事务。同时。女王陛下还在诏书中表示。在今;的日子里。她将给予当地王公以极大的尊重和权利。她希望大家能在她的正确领导下。上下一心。同舟共济。以和平的。下来协商的方式解决一切的内部争端。使大英帝国永久庇护下的印度尽早成为一个自由富庶的美好国度……

当布尔布隆从报纸看到了英女王的这份诏书内容的时候。他都为这位女王的真诚和善意所打动了。本对印度的局势已经有了悲观看法的他。又开始相信。在英国女王的这份诏书的感召下。印度那些混迹于暴乱的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