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0部分 (第1/4页)

镇南城也就成了他的必争之地。

因此,虽然“御驾亲征”的马本源离开了镇南城前线,但马复源却不敢有半点儿的耽搁,继续对镇南城发起了一波更强似一波的猛烈攻击。

此时的镇南城,不仅是整个巴里坤地区的各地前清官员、残兵败将的唯一退守之地,还成了那些已经无家可归了的当地维吾尔族、汉族及一部分回族老百姓们的避难之所。

先前的暴动军联军及这次以“西宁圣军”为主的两次对巴里坤地区的大规模军事行动,对于巴里坤各地的老百姓们来说,都是一场场的巨大的浩劫。

联军时期,个个都是两个肩膀扛着一个脑袋的暴动军们的粮饷,需要从他们的身上找。而到了“西宁圣军”时期,又由于天气已经开始渐凉,既缺少粮草,又没有更多御寒之物的“圣军们”,则就不仅仅是要砸缸摔罐地搜罗干净老百姓们的每一粒粮食,拉走所有的牛羊马驴等牲畜,还要抢走原本属于他们的一切。

尤其是位于镇南城周边的地区,老百姓们就更是悲惨,甚至整座整座的村落都被“圣军们”焚毁殆尽,数以千百计的百姓们,则成为了“圣军们”的刀下冤魂。

马复源绝没有想到,正是由于他们的这种完全丧失了人性的疯狂,逼迫得那些无助的老百姓们,最终选择了坚壁起一切财物,丢掉地里的庄稼,赶上所剩无几的牲畜,要么躲进山里,要么跑进了镇南城,最终又成为了抗击他们的力量之一。

尽管马复源对镇南城施以了百倍的疯狂,但被他们的倒行逆施激发起了无限义愤的镇南城中的军民,则是愈发的同仇敌忾,满、汉两城互为依托,协同死战,始终也不让马复源把脚伸进镇南城半步。

不过,马复源仍然并不气馁,相反,他好像还看到了希望。

他所主攻的对象镇南城的满城,如今的城垣已经多处被轰塌,尽管他的“圣军”将士还被阻挡在城下,但他明显地感觉到了来自城内的反抗,比起以往来已经没有那么的猛烈了。

而更为主要的是,在刚刚为了支援危急的满城,汉城所发起的一次突然的大反击中,他虽然失去了一次打开镇南城满城大门的大好机会,但却给予了胆敢出城反击的汉城前清兵马迎头一击。

在这次难得的面对面的大砍大杀中,开始时被打得很晕了一阵的马复源借助兵力上的优势,不仅很快就稳住了阵脚,还死死地纠缠住了一部杀出城来的前清绿营兵及民团。

为了使已经达到了目的的反击兵马,尤其是与自己一块被堵截在城外的自愿出城参战的民团再更多地安全撤进汉城,绿营副将陈升恒率领二百余绿营官兵在团团围裹上来的“圣军”中拼死冲杀,最终全部殉难。

有了这样的绝对优势局面,也就难怪马复源舍不得放弃这个“唾手可得”的镇南城了。

于是,决意要拿下镇南城再说的马复源,一面继续毫无休止地死啃镇南城,一面为了防备万一,还迅速在松树塘及南山口一线布下重兵,扼守住哈密进入巴里坤的关键通道。

可惜的是,马复源这次算计错了。他忘了,他所防备的对象可不是通常的军队,而是太平天国的工农红军。E

………【第三一七章镇南城内的人们在翘首盼望着太平天国军队的到来,而城外的马复源自然最不愿意看到这一幕】………

第三一七章镇南城内的人们在翘首盼望着太平天国军队的到来,而城外的马复源自然最不愿意看到这一幕

刘昌林的独立骑兵师一刀就劈开了南山口,而紧接着又砍在了松树塘的第二刀,则就更是令原本踌躇满志的马复源痛彻心扉不说,还叫他魂飞天外。

一八五七年九月六日的这一天,对于马复源来说本来是很美好的。尽管无论是镇南城的满城,还是他眼前的汉城照例都又被那无尽的硝烟所淹没着,但马复源自己头顶上的那片天空,却是出奇的蓝,太阳,也是出奇的温暖。

出于在战术和战略上的双重需要,早在头天的夜里,马复源就完成了对镇南城的攻城中心的大转移。今天的天刚一放亮,马复源的声东击西战术正式开始。

马天保的巴里坤暴动军接过了“西宁圣军”的大旗,继续猛攻镇南城的满城。而马复源的“西宁圣军”主力,却将全部的精力都集中在了镇南城的汉城上,想借着“阵斩”绿营副将陈升恒的大胜之威,一举拿下汉城。

镇南府城的汉城所承受到的压力是巨大的。

自觉自己早已都是一群天涯沦落人的“西宁圣军”将士,面对着这座坚固的汉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