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部分 (第1/4页)

《新天京报》、《上海东方报》同时在首版以醒目的标题,刊载出清政府与沙俄之间《中俄瑷珲条约》的详细内容,并配发了林海丰的文章《满清官员到底向何处去?》。

林海丰在文章中写到,“两条路摆在北京的满清政府文武官员的面前:一条是坚持丧权辱国,向满清这个洋奴政府靠拢,做满夷和洋人的奴才,这就是继续与人民为敌,而在人民光复汉家河山的伟大战争中,和满夷洋奴集团极其洋主子们一起同归于尽;一条是向人民靠拢,这就是与满夷洋奴集团极其洋主子们决裂,而在光复汉家河山的伟大战争中立功赎罪,以求得人民的宽恕和谅解。第三条路是根本没有的。

在满清文武官员之中,存在着三部分人。一部分人坚持地走第一条路。无论他们在口头上用多么好的字眼儿美化自己,同时又是如何恶毒地攻击天朝政府,在行动上他们是完全忘记了祖宗,继续卖国,继续压迫和屠杀要求恢复汉家本来面貌的人民。他们是满夷的死党,是不可饶恕的汉奸、卖国贼。一部分人愿意走第二条路,但是他们还不能作出有决定性的行动。第三部分是一些徘徊歧路、动向不明的人们。他们既不想得罪其主子,又想得到人民的谅解和容纳。但这是幻想,是不可能的。

所谓《中俄瑷珲条约》的诞生,再次揭示了这个愚昧、残暴的满夷政府那副‘宁予洋夷,不予家奴’的丑恶嘴脸。咸丰把他们强取的大汉江山,当成了自己的私有财产,而把广大人民当成了他们的家奴……还请你们带话给你们的洋主子,不管他们耍尽多少花招,费尽多少的心机,那些所谓的条约都会在天军和人民的脚下变成废纸……”

最后他写到,“无论是当年我天朝的奉天讨胡檄文,还是天军向长沙、上海各地的进军讨伐令,一再的警示你们,做汉奸卖国贼,还是及早的悔悟觉醒,对于这二者的选择,有你们自己的自由。但是选择的时间没有很多了,英勇无敌的天军在向前进军了,等到天军到的时候,再后悔那是来不及的。”

这两种报纸,不仅在天朝控制区,还通过各种的渠道,在清管区流传开来。

………【第六章难怪天京和上海那边儿不同】………

利用报纸来揭露满清的无耻和腐败,宣传和宏扬民族文化、民族英雄,这毕竟还只是打击敌人的气焰,鼓舞军民斗志的一种手段,而真正的力量却是来自于自身的发展。

由于天朝政府上下齐心的重视,这年的秋天,对于广大的农民来说,是个难得的丰收年。中国的农民文化低,或许还透露着一些的愚昧,甚至被大家嘲笑为无知。但是,第一次家里存粮满囤,终于不再重复那种整天为明日愁苦的农民们,不需要更多的说服教育,就是为了今天,他们也要踊跃地缴纳公粮,拿起武器,挑上扁担,推上小车,或是投身天军,或是保卫家园,或是支援前方浴血奋战的子弟兵们。

扩军,成了各级地方政府半年多来首要,又是最容易完成的任务。

洪秀全在金龙殿接待了他的族弟洪仁�:槿诗此时的归来,叫洪秀全格外的欣喜。这还并不是因为洪仁�撬�钤绲陌萆系劢绦磐剑�质撬�淖宓埽�丶�钦飧鲎宓苡捎诘蹦昝挥心芗笆备仙辖鹛锿庞���硕惚芮逖�淖凡对谙愀鄞袅苏庑┠辏�衷谝丫�呛土趾7帷⒅D弦谎��芩狄豢诹骼�难蠡埃��劳饷婧芏嗟男孪识�鳌:槿诗的归来,叫他心里感到自己又多了一个铁杆儿拥戴者。

赖汉英在庐州本来羽翼渐丰,发展的势头很好,照这样发展下去,一旦用的上的时候,赖汉英自然就是自己的一支中坚力量。哪知道那个看上去对自己唯唯诺诺的韦昌辉居然砍去了自己的这个臂膀。尽管事后韦昌辉也曾有密信送来,百般为自己开脱,他还是不能接受。赖汉英毕竟是他的小舅子,到什么时候也总是一家人,眼下的形势就是这样,大势所趋,赖汉英当然要执行统帅部的统一部署。再说,一个地方发展起来了有什么不好?民富才能兵强。这个韦昌辉啊,唱反调不是该这么唱的!

形势所迫,促使他不得不想了另外的打算。他颁旨意晋封了他的两个在家赋闲的兄长,赞天侯洪仁发和敬天侯洪仁达,指望他们能有所作为。当然,他不是不清楚自己这两个兄长的能力,有什么办法呢,先掌握些应有的权力再说吧。

这件事情不象往常的晋封诏书,竟然很快就得到了东王杨秀清的肯定。这也叫洪秀全曾经高兴了好了一阵子。如今,再有了这么一个堪与任何人相媲美的洪仁���幻啦殴帜亍�

“见过清袍了?”洪秀全笑眯眯地望着洪仁��岸�趺凰刀阅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