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部分 (第1/4页)

不管怎么说,还是安王殿下那句话,把死亡留给我们的对手去吧!

形同瓮中之鳖的肃顺,在广州束手就擒了。和叶名琛等文武官员不同的,是他最终保全了性命,并被转送上海,又委托在那里的美国的商船遣送他回了天津。临释放他的时候,他才知道,作为在南方天朝的头号敌人,自己之所以能够完整而归,那都是依赖于自己即便在最困难的时候,也没有肯向洋人出卖一寸的土地。

不过,当他即将踏上天津的陆地的时候,望着天津港到处停泊着插有俄国旗帜的洋船,他忽然有了一种更强烈的忐忑。辜负了皇上的委托,就这么样的回来了,皇上能饶过自己?

肃顺这个时候担心皇上会制裁他,那可是有些多余了。他当然还不会知道,他的皇上咸丰早就在前几天驾崩了。

懿贵妃终于熬到了这一天,哭成个泪人似的她,心里却是禁不住的欣喜。襁褓中的儿子成了皇权的唯一继承人,她现在就是太后,“今日令吾不欢者,吾亦将令彼终生不欢”的时代终于到来了。

热河行宫现在是哀天动地,白绫覆盖。

当恭亲王奕忻刚赶到这里,迎归皇上灵柩的仪式还没有展开呢,咸丰帝的正室皇后钮钴禄氏竟然也归天了,据说是伤心过度。

拿着写有“太子载淳年幼,着令两宫皇后同治天下”的先皇遗诏,奕忻明白,钮钴禄氏是叫懿贵妃感到不欢了。

就在热河通往京城的道路上,排起长长的送丧队伍,真假哀恸不绝,甚至不少人还怀有各种各样猜忌的时候,林海丰却难得一次地没有出门,拉着曾国藩坐在家里听夫人弹奏着乐曲。

林海丰酷爱音乐,他能够把自己以前喜欢的各种音乐几乎是完整地哼唱出来,可惜最大的缺点就是不识谱。

人们喜欢说,所谓天造地设的一对儿夫妻,无论是性格,还是在优势上,都能够相互融合和弥补。在他和柳湘荷之间,恰恰就是这样。

柳湘荷擅长弹奏琵琶,精通韵律,只要夫君能哼唱出来的曲子,她就可以把它完整地表现出来,“天军勇士之歌”、“红军进行曲”、“国际之歌”等等,都是她的再现。这两天,闲暇的时候,她又把夫君新教给她的一个曲子整理了出来。

林海丰和曾国藩,还有金梅静静地听着柳湘荷的娴熟的演奏,音乐忽尔激昂,忽尔婉转悠扬。

曾国藩还一时难以领会到乐曲的真谛,可他在其中听到了学堂里孩子们常唱的“国际之歌”的旋律。他看看对面的安王,安王的表情随着音乐的起伏在变,凝重中时尔会看到振奋,当最后那段高昂的曲调出来的时候,他分明看到安王的眼睛里有晶莹的东西在闪烁。

长长的乐曲完了,屋子里一时寂静的一根针掉到地上都能够听见。

“真好听,父王,它叫什么名字?”好一会儿,金梅轻轻抱起微闭双目的林海丰的一只胳膊,仰头问到。

“红旗颂。”林海丰轻轻揉了揉眼睛。

“哦,那是讲的咱们红军的经历了,我说的对吧,父王?”金梅笑着,一只手比划着,“我说嘛,刚才听着就象有一阵风,吹着旗儿在飘。”

“臭丫头,小嘴儿就是会说。”林海丰点了点金梅的额头,笑了,“不过说的不错,就是红旗在飘。我们的红军高举着鲜红的战旗,前赴后继,在各个战场上和敌人拼杀,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最后要使赤色的旗儿覆盖着整个的大地。”

“这个曲子似乎还没有完全能够展现出来殿下说的这种气势。”曾国藩看看安王,又看看安王娘,不好意思地补充着,“哦,我不是说王娘的演奏手法上的问题,只是觉得……这个……”

“曾先生说的是呢,这个曲子单单只用琵琶是很难完全表现出来它的意境的。”柳湘荷笑了笑,“回头我把谱子送给乐队去,叫他们再重新编排,要有号角声,气势要磅礴才好,尤其是最后,我好喜欢最后这段。”说着,她轻轻地哼唱了起来。

“呵呵,其实这最后也是一个独立的歌子。”林海丰笑着陪夫人一起哼唱了起来,不过,他不自觉地唱出了歌词,“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人民的大救星……”

“毛泽东,毛泽东是谁啊,父王?”金梅奇怪地问到。

“毛泽东……”林海丰停顿了一下,“哦,你问毛泽东啊,毛泽东就是我们说的共产主义。”

………【第六十一章曾国藩一下子愣住了】………

“曾先生,在上海半年多了,对我们所做的一切有什么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