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部分 (第1/4页)

了,哪里还有家呢。再说了,现在便宜了他们,有朝一日,等咱们大清朝胳膊腿儿粗的时候,想拿回来还不就是皇上您一句话的事儿?”

咸丰终于止住了咳。丢掉些国土,丧失点儿大清的国格,到底还都是面子上的事情,如果没了大清那才是根本。爱妃说的对,此一时,彼一时也,到了整个大清都在风雨飘摇的时刻,面子还有多么的重要呢?五口通商,出了那么多的租界,再多一个旅顺又何妨?该死的罗刹洋毛子,早晚有一天叫你知道知道朕的厉害!

看到皇上那张黄中带锈的脸色渐渐有了平缓,奕忻开口说话了。他知道,奕山的这次擅做主张其实也是无奈之举,这其中还有他的深意含在里面,不加紧部署两淮和黄河的防御,一旦太平军从江南腾出手来,那一切就是再想做都来不及了。现在他要做的是保住奕山的位置,否则,日后谁还敢触及洋务。

“皇上,这个沙俄一向以贪婪所著称,出了这种事情,实在是在所难免,不过,奕山想必是急于同他们达成出兵援助我大清的目的,所以才……”

“不要说了,”咸丰谓然一声长叹,“照此批复吧,另外下道密旨,严斥奕山,再有类似情况发生,决不宽恕。”

这就完了?天大的事情就这么稀哩糊涂地完了?肃顺看着这个越来越叫他感到陌生的圣上,两行泪水禁不住流了下来,“皇上,那可都是圣祖爷打下来的江山啊!”

“是啊,是要打才能有江山啊!”咸丰望着趴俯在地的肃顺,忽然念头一动。江南危局也只有肃顺这样的忠臣才能独力支撑,“肃顺,浙江情况一团迷雾,朝廷的旨意又一时片刻难以传达到其它各地,为了大清的江山社稷,朕决意派你做钦差大臣,赶赴广州。”

肃顺的耳边如同响了个炸雷,去广东?他抬起头来,愣愣地望着皇上。

“你此去可非同一般,两广、福建、江浙全部归你节制。由于来往联系不便,朕付与你专擅之权,总督以下所有官员,任你先斩后奏,只要你能为朕保住江南半壁,就是奇攻一件。”咸丰挥了挥手,叫肃顺起来,又示意太监给肃顺搬个椅子坐下,他凝视着这个唯一叫他放心的心腹之臣,“朕知道,这是个不容易的差事,别的人也承担不起这样的重任。走之前,你可以任意挑选自己遂心的人员跟随,莫要辜负了朕的一片心意。”

“皇上……”肃顺哽咽了。

懿嫔妃和奕忻短暂的对视了一眼,会心的一笑。

“朕亲口再委任一个广东巡抚,他叫……”咸丰下意识地看看身边儿的兰儿。

“余炳涛,皇上。”懿嫔妃小声地提醒着。

“哦,对,叫余炳涛。去年他死守怀庆,以区区三百绿营兵阻止住了发匪数万人的步伐。你的身边儿如果都是这样的人,那朕就安心了。”

“是,臣一定即使肝脑涂地,也要报效皇恩。”肃顺站了起来,“皇上,这个瑷珲条约还是先尽量缩小下知道的圈子好,一旦泄露出去,只怕民怨又沸腾了。”说这话的时候,他没有去看奕忻和那个懿嫔妃,他懒的看那两张丑恶的脸。

……

奕忻满意地离开了紫禁城,回到了他那位于什刹海北岸的恭王府。这个王府,原本是乾隆年间最著名的大奸相和坤的府邸。

他进了大门,又赶紧穿过那足有五间房子之阔的二门,通过正殿,急匆匆地奔向后殿嘉乐堂。

“王爷回来了,给王爷请安。”嘉乐堂内,正和恭亲王福晋闲谈着的一老一少两个妇人,一见奕忻进来,连忙起身问安。

奕忻笑了笑,这俩人他都认识,年纪老的是正等待着他的回信儿的奕山的夫人,年轻的则是京城有名的字号同仁堂大查柜张祖光的媳妇儿。

………【第四章唉,你们这些大男人啊】………

去年,恭亲王福晋得了种奇怪的病,小腹上生了个黄豆大的脓包,脓包破裂后,居然开始不断地向外流着浓水儿。遍访京城的名医,也劳伤了太医院的御医们,这个黄豆大的创口就是不愈合。可巧,当万般无奈的恭亲王府差人抱着试试看的心里,来同仁堂求个什么灵丹妙药的时候,大查柜张祖光忽然想到了自己的媳妇儿杨晓丽。

这个张祖光原籍青岛,祖上也是以药剂为业。道光十一年(一八三一年)开始,当同仁堂的第十代传人乐平泉为了收回当时仍由外姓人经营的祖业,而兴办“广仁堂”药室的时候,仅有十来岁的张祖光就进了“广仁堂”做学徒。风风雨雨二十年,他亲眼见到同仁堂在乐平泉手中开始中兴,他自己也由一个普通的学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