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部分 (第1/4页)

“东王现在的身体也不是很好,事情都压在了他的身上,他很累。”林海丰知道,石达开对以前杨秀清的印象没有太多的改变。

林海丰、郑南和杨秀清关系处的很亲密,这石达开是清楚的。不过,之所以会有这种亲密,在他的心里却有他的理解。杨秀清喜欢专权,而恰恰林海丰和郑南不喜欢这个,有了这两个人物的支持,杨秀清自然就可以更好地把天王放在一边儿。这也就是杨秀清愿意对林海丰在江浙等地借用天王旗号,宣传自己思想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原因。

他一直在担忧一件事情。天王看上去什么朝政都不理,其实未必就是真心地放弃。最近以来,天王频繁地给自己来私人信件,除了一些客套和冠冕堂皇的勉励之外,却又没有更多的什么。石达开不是个糊涂人,当然明白天王的用意在什么。另外,还有皖北的那个韦昌辉,也一反常态,借用自己给他解了庐州的引子,开始奉承自己,间或还会有对林海丰闪烁其词的抱怨。

天京早晚会有一场大乱。

林海丰偏偏在这个时候把他精心组建起来的嫡系部队完全交给了自己,这其实是在向自己表示,他和自己的关系非同一般。

“兄弟啊,咱们不是外人,有些话我不能不直说出来。”石达开轻轻叹了口气,“天王是天朝的象征,没有天王,就没有太平天国。兄弟的想法,哥哥我不能说不对,天朝是要使百姓们过上好日子,可是平等是有限制的。”

“小弟可是没说不要天王。”林海丰望着石达开眨巴了眨巴眼睛,“天王创建了太平天国,他的功绩是没有任何人能比拟的。至于平等,是有限制的,从来就没有绝对的平等。我只是想说,未来的天朝必须是人民的,不归任何个人所拥有。当然,这样的事情也不是一步就能走到的,还需要一个过程,也许还很漫长和曲折,但是最终一定会是这样。”

“那你设想的天朝是个什么样?”

“不是我设想,而是渐渐觉悟起来的人民会去这样想,这样的去做。”林海丰一指前面起伏的山峦,“皇权就象是一座大山,沉重地压在人民的头上数千年,叫人民透不过气来。为了推翻这种压迫,我们的前辈们也曾和我们一样的去流血、奋斗过,可是每次不过就是一个历史的轮回,新的皇权的交替。几千年来,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有好的东西,它叫我们讲道德、爱和平,尊长爱幼等等。但是坏的东西也不少。这些东西始终影响着很多人。”

林海丰凝视着石达开,“儒家治国,对法一项从来不尊重,号称什么以德为本,以法为末。董仲舒的春秋决狱,就是人治对法律治国的无情践踏。鼓吹的什么父子相隐,更是视法律为儿戏。儒生鼓吹道德约束,一个人都能管得住自己的私欲吗?而我们现在不是一样在顺着人治的路走吗?天条只对下面,对制定天条的人呢,还有用吗?未来的天朝要依靠法律治国,任何人都要在法律之下。没有刑不上大夫,也不是什么王子犯法与民同罪的问题,所有的人都要屈服于法律,你、我,也包括天王。如果说天王是天朝象征的话,那么可以,但是天王最后要由人民自己来选。其实道理很简单,天王假如最终有一天传位给他的子嗣的话,难道天王就不是天王了吗?同样的道理,天王这顶帽子可以带在任何一个人的头上,只要他能叫天下人满意。”

“那怎么可以?”石达开知道林海丰一定早晚要这么说,可是猛一听,还是惊讶非凡。

“不可以吗?”林海丰笑了一声,“那好,所有的王位作为一种荣誉的象征,留给每个人终生,以纪念他们为天朝诞生付出的心血。但是,绝对不能继承。”

“你想过没有,天京会因此而大乱的。”石达开的脸色沉重下来。

“天京从来就没有真正的安静过。”林海丰摇了摇头,“只要老百姓过好了,就总会有人丧失些什么,他们从来就不甘心。”

“使天京安宁,不生大乱,这是你的初衷,不会……”石达开疑惑地望着林海丰。

“大哥错了,小弟的初衷从来就没有改变过。但是事情的发展,有时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林海丰叹了口气,“这也就是大哥必须返回天京的原因。我们要一起制定出一个约束,军队的调动以后不能听从任何一个个人的命令。只有军队稳定,天京才能稳固。随着天朝局势的向好,个别人的私心自然就要膨胀,这恐怕就是我们唯一能够做的事情了。”

石达开默然了。

林海丰看了看石达开,“有人怀疑第一个公开愿意和天朝分道扬镳的一定是我,错了,我林海丰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