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9部分 (第1/4页)

“呵呵,眼下的雾气对我们来说是即好又不好哦。”石祥桢放下手里的望远镜,接过叶芸来递来的水,抿了一口,“这会使得我们渡河的隐蔽性增加了,可一旦雾气太大,上岸后各部之间的联络也势必要受到影响。”

叶芸来笑了。他和眼前这位从前的“国宗大人”早就不陌生,可没想到的是,这位曾经是就不知道什么是个“怕”字的天朝第一悍将,三年没见,如今竟也变成了会婆婆妈妈的人。

“石总放心,我们对此早已有了准备。结合方面军情报部实地勘察后绘制的地图,我们又邀请了些熟悉对面各地情况的本地父老,给全军营团以上将领做过了多次的讲解。而且,还事先对各部之间的联络识别号进行了多日的操演为了以防万一,战前各营团,还有前卫师的每一个连队,我们都配置了专门的向导。不要说是雾气,就是天塌了,我们军的将士也绝不会走错路。”

“呵呵,好,好……”石祥桢满意地看着叶芸来,点点头。都说军人习惯做军阀,唯恐别人把脚踏进自己的地盘,更不要说把手伸到自己的怀里来了。可在石祥桢身上,却看不到这一点。

………【第三五六章马不停蹄(七)】………

石祥桢一心是要把经过翼王殿下精心培育后转交到自己手上的这支部队,打炼的更加威猛、而又富有蓬勃的朝气。红二方面军曾经有着横扫两湖、威震江西,雄霸大半个河南的彪榜战绩,自然也可谓是人才济济,猛将如云。

一场场的搏杀,不要说军中培养出了诸如石镇伦、石龙泉、石达德、石达英、石镇岗、石镇交、石镇龙、石镇高、石镇奇、石镇发、石镇常、石福隆、石贤隆、黄贵生(石达开的外甥)等一个个年纪轻轻,却又都是老金田的“石家子弟兵”,就是韦俊、杨宜清、曾仕和、陈坤书、黄再忠、何名彪、曾广依、洪春元、李寿辉、傅忠信、陶金汤、朱衣点、彭大顺、余忠扶、韦普成、张遂良等等,哪一个拉出来不都是令清妖肝胆俱裂的赫赫战将?

不过,身为一个方面军统帅的石祥桢,却并没有被这些所陶醉。在济南参加北方行营军事会议的那一段时间里,每到闲暇之时,他总会下去认真考察红三方面军的部队。尽管他还仅仅只是接触了驻扎济南周边的红五军,并没有看到红三方面军的全部,可从这中间,他就已经窥一斑而知全豹,明显感到了自己的不足。缺少的是什么呢?用林主任的话说,说到底那还是精神,一种能够贯彻始终,永不放弃的真正红色军人的高贵品质。可并不是穿上了红军军装,坚决恪守红军铁的纪律,也信仰了“共产主义”,那你就是真正的工农战士了。

出身百姓、再深入扎根百姓之中,既是战场上令敌人丢魂丧胆、钢铁般无敌的战斗队,又要是百姓贴心的“共产主义思想”宣传工作队,无论走到哪里,哪里就必定要红成一片。百姓们在士兵们的热血中得到利益,而士兵们恰恰是在亲眼目睹的百姓们所得到的一个个实际的利益中,增添了更大的勇气和斗志。

而上述这一起,在他的红二方面军中不能说没做,至少做的是很不够。在石祥桢看来,红军是用来打仗的,像以前总部和在红军大学中曾经强调的“诉苦运动”、“军事战术训练”等等,那都是必须不折不扣要执行的东西。可对同样被再三强调的红军所应具有的其它作用,他却不太以为然。至少他曾经认为,现在没占一地,总会有天朝的地方事务官员来接收,除去在此之前的一些临时安民举措,以后的事情自有人去过问。而他的士兵们要是过多地再去参与地方事务,就一定会影响到正常的军事训练。当然,他这也不是什么无中生有的揣测,在实际当中,他的确遇上过类似的事情。某些部队总是在以“下去鼓动了”为借口,趁机在训练中打折扣。

当事实使得石祥桢明白了自己所出现的误区的时候,他对林主任所钟情的“军队的政治素质”,又有了一个更深的认识。为了给本部好好地补上这一课,“小算盘”就打了起来。他不顾陈玉成的“不满”和“光火”,再三请求林主任,终于从红三方面军调来了叶芸来、赖裕新、谭体元、吴如孝等一批高级和中级将领充实到他的方面军,狠狠地挖了陈玉成一个墙角。

对石祥桢的“不义行为”,陈玉成着实肉疼了好几天,不过,他手下能令无论是满清还是洋鬼子都肝颤的龙虎之将实在是太多了。眼下,作为方面军总指挥的他,亲自站在红三方面军右路军的渡河前沿,从邹平到利津,数百里的战线上一字排开了红七、红八军、教导旅及红一军四大主力,而身后,还有红十军在跃跃欲试,今晚,他就要率领着这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