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8部分 (第1/4页)

现在好了,再没有了“傻瓜”的亲情奉献,在亚历山大二世沙皇陛下英明领导下的他巴里亚京斯基和他的高加索军团,却成了一群被解除了武装的真正傻瓜。

这仗还用打下去吗?还能打下去吗?又靠什么去打?

此时的巴里亚京斯基是既感到茫然无比,其实又是清醒至极……

石祥桢大军还在沙俄的大地上迅猛地朝前推进,深陷阿富汗泥藻之中的那个沙俄的高加索军团也已被轻松地剿了个干干净净,但携大胜之威的李侍贤”娱乐秀”集团却并未能如愿地转身驰骋于沙俄战场,而是依照着běi jīng最高统帅部的总体计划,继续以主力西进,将目标指向了已被土耳其和沙俄均分了的波斯,又承担起了帮助波斯民众复国的重任。

要说土耳其人还是有好记xìng的。

十几年前曾经不知天高地厚而将一只脚伸进了浩罕,硬是打算着要在新生的太平天国那里讨些便宜,结果却给自己平添了两万多缺胳膊少腿的残废军人的那一幕,永远都为土耳其人所刻骨铭心。

尽管这一回他们又错误地判断了形势,从根本上说,他们是错误地判断了太平天国zhèng fǔ和民众的真实意图,为了贪图一时的口快,不仅一头扎进了有大英帝国做大哥的协约国的怀抱,踊跃协助带头大哥扭转欧洲战局,并志得意满地与沙俄一起将波斯一分为二,接着,又积极地投身于了协助带头大哥大英帝国重新“光复”整个印度次大陆的伟大事业之中。

但风光无限的土耳其人,却照样还是没有敢跟太平天国zhèng fǔ再试巴试巴的胆量。(未完待续。)

………【第六七七章 异声发作】………

() 因此,当太平天国红军夺取赫拉特的消息一传来,就跟现已屯兵喀布尔的巴里亚京斯基一样,不管是守在已成为了他们版图一块儿的波斯南,还是那些更是远远地深入了印度次大陆,正威风凛凛地叫嚣着要帮助他们的英吉利大哥完成光复大业的奥斯曼土耳其的官兵们,一下子就如同是被火炭烫了一样,又如同是坠入了万丈的深渊。

波斯南的土耳其官兵惶惶不可终rì,不知道哪一天就会像他们的前辈们那样,被继续西进的太平天国红军的锋利战刀所肢解。 。 。

而那些已经与孟买的英吉利大哥们牵上了手的土耳其官兵们,则更是悔恨他们的腿实在是伸的太长。由于生怕稍微一耽搁就会连个回乡之路都找不到,根本无需任何人号召,大家是纷纷卷起铺盖卷儿,不顾一切地就泼着命地沿着曾经的来路狂奔……

来自各个战场上的那应接不暇的捷报,令整个的太平天国始终沉浸在沸腾的喜悦之中。

但是,在身为一国元首的杨秀清心里,现在的郁闷似乎倒还强过了应有的兴奋。

其实,自打太平天国zhèng fǔ正式作出了对以英国为首的协约国宣战那天开始,国内一些不同的声音就始终没有断过。

当然,最初这种异样声音的调门,主要还都是集中在zhōng yāngzhèng fǔ根本就不该决定参战上面,而发声者们的理由都很简单,也很合乎情理。国内正处于经济蓬勃发展之中,而经过了多年战乱涂炭的民众们,也才刚刚有了一个短暂的将养生息的时期,对于有些人来说,甚至连以往身上的创伤都还未能完全地医治好。 。 。

很显然。这一切的一切。还都需要有一个持续长久的和平稳定的好环境。

可在这种情况下。zhèng fǔ却再次将整个国家带着战争的漩涡之中,不仅无益于国内经济的发展,同时更会极大地损害了广大民众的切身利益。

因此,如果有着真正的责任心。太平天国的领导人们就不该去理会这场根本就与自己毫无任何关系的战争,反倒应该任由那些列强们去互相火并才对。毕竟说到底这些家伙们根本就没有一个好东西。

但随着战事的延续,尤其是时间进入一八七零年的下半年,太平天国业已参战整整两年。战事不仅依然看不到一点儿要结束的迹象,反而战场却越开辟越多。于是,那些异样的调门儿,也就开始愈唱愈高起来,并还有点儿岔了音儿。

当然,这也怪太平天国zhèng fǔ的领导人们在将愈来愈多的“把柄”,提供给了那些持有不同见解的人们。

譬如说,越打越大的战争虽然没有像这些持不同见解者们所预见的一样,将国内一派大好的经济形势打成了一团糟,恰恰相反的是。战争还倒把国内的经济带动得是愈发的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