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部分 (第1/4页)

为什么叫“炮船”而不叫“炮舰”呢?很简单,这些不过都是和渔船差不多的家伙,无非是船上多了几门炮而已,在巴鲁什卡看来,那绝对是不能称之为是战舰的。

其实,他说的也不错,现在出来迎战的,还只是天朝红军的陆军江防舰队。

尽管先受到了一阵劈头盖脑的来自两个岛上的炮火打击,再加上整个前出舰队的后退所带来的一时忙乱,巴鲁什卡很沉着,面对红军的江防舰队,他迅速重新展开编队,只利用两翼的炮舰向前迎敌,中间的主力舰只则顺势列成两个纵队。在纵队的两翼,又分别安排了两艘警戒舰。

其实他看出来了,红海军鼓捣这些炮船出来,就是要有意吸引他的全部注意力,打乱他的舰队部署,然后再出其不意地用主力舰队从哪个尚未可知的方向上突然杀出来,咬上自己一口,找自己的便宜。他当然不会上这种当,他要等候着真正决战的对象,也就是红海军的主力舰队,另外还要掩护处于舰队最后面的运输船队。再说,十几艘沙皇炮舰对付那些不起眼儿的炮船也足够足够的了。

在他心里,当前的首要任务是要先消灭红海军的主力舰队,至于几个岛上的守备,最后解决起来并不会很难。当这一切都顺利完成的时候,呵呵,吴淞口就会毁灭。不过,到这个时候,他当然还是没忘记要防备那些蝌蚪的偷袭,他不时地发信号提醒整个主力舰队,随时注意各个方向的异动。

不过,蝌蚪们没出现。红军的炮船与沙俄炮舰刚刚接触,再接下来,佘山岛的南面,飘扬起滚滚的浓烟,由西南至东北向高速斜驶而出了红海军的十二艘主力舰。在“镇海号”的引领下,一字前行的红海军战舰,一面高速前行,一面用大敞开的各自左舷炮向着斜对面的沙俄舰队疾速猛射。

巴鲁什卡的判断完全准确。

由于沙俄自身舰队处于南北向,刚好与红海军突袭出来的主力舰队阵列成四十五度的夹角,加上又是排成了两列,一交手,沙俄的战舰顿时就在炮火的发挥上处于了下风。第一轮炮战,舰队当先的战舰“海盗号”与“顿河美人号”就被打得四分五裂,眼睁睁看着沉入海底。

巴鲁什卡慌了,赶紧发信号改变队形,按照他在海军学院学到的知识,再加上多次的实战经验,在这种情况下,他的第一个反应就是应该命令自己的主力舰队迅速排成同样的一列,先将编队调整成与红海军并列逆行,然后再来个九十的度大转弯,从红海军编队的后面实行兜击,用自己舰队的全部舷炮去打击后尾的红海军战舰。可他又办不到,因为他还要照顾身后运输船上的陆军兄弟。

………【第二○八章消灭红海军吴淞基地永远是个梦】………

“发信号,命令‘伏尔加河大妈号’率右翼舰只调转航向,保持纵列全速北移。命令运兵舰队向西南航向运动,避开叛军舰队可能的的攻击。其它舰只跟上旗舰,直冲叛军舰队的尾部。”巴鲁什卡绝对够火,他一面叫处于舰队外侧的舰只北移以插在红海军舰队与他的运输舰船中间,阻止红海军可能对没有任何防御能力的运输舰只大打出手,一面亲自率领内侧面向红海军炮火的战舰,高速行驶,斜插向红海军主力舰队的尾部。

也许是英雄所见略同,许宗扬的红海军编队恰好也是采取了类似的战术。红海军编队中一马当先的“镇海号”,刚一驶出自己炮火的有效射程,迅速按照旗舰上发出的命令,一折头引领前面的四艘战舰先是转向西北航向,接着平直向西,利用速度上的优势,又迎头拦住了正企图向正北移动的沙俄军舰战列。

不过,许宗扬亲自坐镇的旗舰“虎门号”及随后的红海军七艘战舰,却出乎巴鲁什卡意料地不是追随前面的战舰到了位置才转向,而是原地开始折向西北,恰好与巴鲁什卡的舰列形成了逆向并列。

真是太好了,十二对八,数量占有优势,自己舰队的炮火也能够完全展开,一旦红海军的舰只再向西北方向移动上些许,还会遭受到自己另外一支战列的打击。巴鲁什卡乐了,看来这些愚昧的东方人到底是不懂真正的海军战术,居然把刚才那么好的战场优势白白地就给放弃了。

这场海战,自此被分割成了两个战场。西面是红军江防舰队与十几艘沙俄炮舰的鏖战,七八哩外的东北面则是两大主力舰队的决战。

红军的江防舰队死死缠住沙俄的十几艘小型炮舰,一群炮船围裹着一艘或是几艘沙俄的炮舰打,宽阔的海面上浓烟冲腾,炮声震天。一方是炮火密集,一方是炮火凶狠,双方看上去似乎都是杀红了眼,即使不断有各自的舰船燃烧、倾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