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1部分 (第1/4页)

清龙椅的他们是不是能最后收拾得了这些沙俄鬼,就凭他们的这种气势,连自己这个跟在一边的,都感到腰杆儿是那么挺直。真是人活一口气,树活一张皮啊!

曹伟人把目光从表情怪怪的英隆身上,又转向了瑷珲城的方向,“不过,要是奕山这种人那就不配了,他们也只配扔出去喂野狗。”

兵不厌诈,曹伟人跟契拉科夫说的话有真有假,陈玉成和谭绍光都没来瑷珲这是真的,但此时的陈玉成却早已不在盛京,而是在宁古塔。至于谭绍光的指挥部,也早就安在了松花江畔的富替新(今富锦西南),与契拉科夫东线部队盘踞的要塞徐尔固不过只有区区百多里之遥。

作为东北军政的最高长官,从盛京到宁古塔的陈玉成,忙得不亦乐乎。他不仅要调动各路大军继续北上,执行既定的军事战略,完整收回所有被侵占领土,还要同时过问和指派合适的人员,完成对各地的接受事宜,协调各方面预先做好安排将要由关内陆续迁至关外各省移民的工作。而为即将进行的大规模军事行动统筹各项物资和保障,更是他不容忽视的一件大事。能否顺利、快捷地收回被占领土,将沙俄兵赶回他们应该去的地方,其实重点就是拼大军所需的后方勤务保障是否能够跟得上。

所以,陈玉成宁肯把前线的指挥权交给了谭绍光,也要自己亲自来掌握军需物资的供给。

当然,现成的仗他还是要打的,战机的捕捉也更是恰到好处。他一手制定了由原红十军改编成农十军的韦正部突袭其预订垦荒地海参崴的计划,仅以一个团的力量顶风冒雪、日夜兼程,就一举拿下了海参崴,并将沙俄东部西伯利亚舰队的海参崴分舰队司令官在睡梦中生擒。

………【第五四九章针锋相对(七)】………

在富替新的谭绍光和吉林总督兼督军陆顺德却没有曹伟人那么“嚣张”,而是很低调。以至于即便是频繁进出富替新城内的百姓,也看不出来到这里的太平天国的红军人马会有多么雄厚的实力。也更看不出城内那座并不十分起眼,也没有悬挂任何标志性的大牌匾的院落里,住着的居然是一个比他们曾经听说过的大清的三姓副都统或者是宁古塔副都统,甚至是吉林将军还要大的大人。

他们的手里也有与曹伟人同样的天朝红军对沙俄入侵军的照会,只是没送进徐尔固。他们很清楚,送去也是白送,而更要的,他们是在等着对方来找自己。倘若在瑷珲那边契拉科夫不接受曹伟人的好心奉劝,对方自然就不会来找自己,那就只有打疼了对方,才会叫他们甘心地俯首贴耳。

契拉科夫对陈玉成、谭绍光的分析并不准确,原因在于他还是过低地估计了天朝红军的能力和魄力。在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不花钱的大餐,立足于武力收回所有被占领土,这是太平天国政府和军队从下到下的共识。

为了达到最高统帅部下达的变东北的不利严寒为有利,不给敌人以任何喘息的机会,一举收回全部被占领土的训令,陈玉成和谭绍光不仅把东北军区下属的所有四个野战军及教导旅全部都拉了上来,还动用了东北农垦农垦兵团的两个军,近十五万大军在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而其中最精锐的红一军和教导旅,就全部配置在了东线。

“谭总,”陆顺德看看手中刚刚收到的曹伟人的急函,习惯地随手摸了摸根本一根胡须都没有的光溜溜的下巴,笑着问谭绍光,“还真是像统帅部说的那样,看来是非打不可了。怎么样,咱们是不是也该按着同一个日子,给他们点儿厉害的尝尝啊?”

陆顺德这个吉林总督兼督军。眼下是东线大军的后勤大总管,今天刚刚由宁古塔赶到这里。

“不急,”站在墙壁上悬挂着地大幅地图边的谭绍光,回头瞅了眼陆顺德,手指在蒙古那边点了点,“根据石总那里发来的讯息。北方军区抵达库伦的部队最快也要等到初十以后才会有所动作。而咱们西线潘起亮的红七军和林启荣的农九军在呼伦布雨尔和漠河展开地时间,也要比曹伟人那里稍晚。所以,这台大戏先叫曹伟人自己唱上几天,我们这里先按兵不动,接着过年。”

“呵呵,要是这样的话……”陆顺德的目光在地图上停顿了一会儿,笑着说到,“要是这样的话,那位契拉科夫将军大人会不会误以为我们又要搞个最擅长的中心突破。给他东线的军马来个大迂回?”

“他要是研究过咱们的以前战术,就一定会有这种想法的,”谭绍光的右手掌做刀状沿着瑷珲至乌第河一切。“当初陈总就曾经考虑过这条路,我们也有能力打开这条路。只是这里面有个问题,使得陈总还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