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2部分 (第1/4页)

为了这个如意算盘。李应显示出了他那同样也是很不一般的英雄本色。他暗中结交朋党。联络各派势力。为未来儿子能够补上“实缺”。那一切的“公关”动都是搞的有声有色。而且是相当的出色。

就在三年前。哲宗李果然是驾了崩了。跟他的前任国王一样。果然又是后无来者。王储的位置果然又再一次的出了空。终于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啊。李应如以偿了。他的二儿子。年仅十二岁的李熙。名正言顺地被他送进了昌德宫。承袭了李氏王朝的大统。

由于国中在位的国王们。总是有儿子生不下来却就撒手而呜呼的不良记录。所以。王族之中男丁过继。也就是朝鲜王朝王位传承的重要方式之一。因此。在朝鲜的李氏王朝。按祖制。对于因儿子即位成为了国王。而本人却没有的到王位的人。也就是现任国王的生父。可以给予“大院君”的最高荣誉封号。

但又由于此前的李应已经有了一“兴宣君”的名号。因此。儿子当上了国王的李应。不仅自然而然地就戴上了“兴宣大院君”的桂冠。当然还可以理直气|地地昂首入朝摄了政。

………【第三章 一切都是洋教惹的祸!】………

果真要是起祖制来。李应入朝摄政那可么十分理直气壮的事情。因为故去的哲宗李的王后。那位贞王妃还活着。不仅活着。这位年纪还不满二十九。就已经成为了王大妃(由于朝鲜王朝一直是中国的册封国。以其国王不能自称为帝。而其配偶虽然相当于中国的皇后。但也只相当。必须称为王妃。至于他诸如皇太子要称为王世子。皇太后则要称为王大妃。而太皇太后那就只能称为大王大妃了)的神贞王妃。还活的精神的很。

在这里。需要明确一点的是。按照朝鲜李朝的老传统。如果是刚刚继位的新王国尚处于不|事或不太懂事的年幼期。也就是在新国王还不能独立的处理朝中的一切政务之前。须由“王大妃”出来临时主持朝政。也可以说是摄政。当然它还有个名。这就是曾为“大清国一代人”所推崇的。或许其后还会有很多的“大清国”的遗老遗少们继续津津乐道的。而在人家李朝却是明文规定的真真正正的的的道道的童无欺的“垂帘听政”。

在李朝的历史上。其睿宗成宗明宗纯祖宪宗及高宗时期。都是曾经由王大妃大王大妃按制垂帘过的。

当然。人家李朝的这种“垂帘听政”那是绝对有期限的。只要一到了小国王能够亲政的时|。“垂帘听政”的王大妃大王大妃们。不管你心里有多么的舍不的多么的痛苦异常。都的要二话不说的把手中那早已被捂的热烫了的王权。老老实实的再交还给长大了的国王。

可见。李朝的“垂听政国”的那位慈禧小太后那个的“垂帘听政”。那是着根本性的天壤之别的。如不是林海丰的意外出现。慈禧小太后毫无疑问的就会“躲在”紫禁城的那道帘子后面。直熬成禧老太婆一直赖到死的那骇人一幕。

据说“大清国”慈禧的那个“垂帘”。好像就是从李朝的“垂帘”制度中获取到了养分。的到了启清国”似自来就是这样。你就是把再好的外|月亮和星星弄到“大清国”那里去。他们也一准儿会给你弄的月亮不是那个月亮。星星呢。自然也不会再是那个星星的。

李应之所以开以国王生父之身份总摄当朝政务之先河因肯定有的不仅有很多。至于道理。虽然一定不上是十足。至少在而今眼目之下那是也拿的出来的。说的过去的。这一切。其实恰恰都说明了李应这个人。不仅是个其精明强干的不一般人。而且还是一个具有如何在残酷的政治大斗争的夹缝里闪展腾挪寻求自我生存并展壮大之路的高超功夫的人。

李应的儿子之以能够入继大统真正益的。就是在李朝已经打了长达数十年的外大战。也就掌握着李朝的实际军权的安东金氏与控制着的丰壤赵氏之间的残酷而血腥的权利争夺战。

哲宗李死后。应正是借助于丰赵氏的力量。把自己的子扶上了国王的位置。而丰壤赵氏在帮了李应一把的同时实际上也是帮了自己。李应的儿子即位。按惯例。哲宗李的神贞王妃顺理成章的垂帘听政。而丰壤赵氏的后台恰恰就正是这位神贞王妃。

在由丰壤赵氏一手扶植成长起来的。新生的兴宣大院君势力的积极协同下。丰壤赵氏最终一举击败了横行李朝六十年之久的安东金氏。到了这种时候。丰赵氏的干将们自然就该开始放心的弹冠相庆了。只不过。丰壤赵氏的胜|之后的喜悦。仅仅就维系了短短的三年。因为丰赵氏的干将们都太过低的估计了那个曾经在他们面前一向是恭恭敬敬的破落户的李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