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2部分 (第1/4页)

水线下加特殊的装甲进行保护,未来战舰的速度,也照样不低于那些老式的风帆战舰。

也正是因为面那些林林总总的问题的出现,才会把乔治爵士这位皇家海军中顶梁柱人物,也搞得是越来越糊涂。

所以,在那时,对于那个即将要压在双肩的皇家海军远东舰队的这副沉重担子,乔治爵士是很有些不愿接的。

不过,即便心里再没底儿,可乔治?萨特鲁斯还必须得把这副担子接下来。

这倒并不是因为乔治?萨特鲁斯是皇家海军的将,是军人就得服从,而是因为乔治?萨特鲁斯还有着爵士的这个高贵头衔,他是贵族。

………【第五○一章大家觉得那些英国的贵族们跟我们相比,是不是在某些方面也有着相似之处呢?当然有。马英博……】………

就如英国人始终都是把新生的太平天国政权当成是他们的头号敌人,总想着会有那么一天,能够彻底地把这个新生的红色政权埋进坟墓里一样,太平天国的政府和人民,也从来没有忘记了要找到一个合适的机会,适当的时间,把这些不是好鸟的英国人好好地加以修理修理。

为此,在太平天国的红军中间,一直都在为了那个“将来的一天”,坚持不懈地刻苦做着各种必要的功课。

譬如,在那个时代,除去用来培养各类外事人员的语言学院,因需要而必须向学生们教授法兰西、俄国等各国的语言外,其他的学生也好,大部分的国民也罢,从来也没人要求得去掌握个哪门子的外国语言,更甭说他们也不会愿意对哪一类的外国语言产生兴趣。

但是,在工农红军之中,情况却恰恰相反。

早在一八五七年,太平天国的国防军事委员会就曾经下达过这样的一份绝密训令。

训令要求工农红军的所有团级以中高级将领,都必须“掌握”或“基本掌握”一门外国的语言,而被指定的外国语言有两种,即法兰西语和俄国语。理由是为了便于工农红军与法兰西军队及俄队之间的交流。

为了帮助工农红军的中高级将领们尽早达标,太平天国的国防军事委员会会同国家教育委员会及外交委员会,给工农红军的将领们提供了诸多的便利学习条件。

工农红军的将领们不仅能够踏入专门的语言学院,分别进行为期至少一年的轮训的时间,同时,他们还会一批接着一批地被安排在外交或是外贸之类的出国团体之中,对各自未来的“目标国”进行实地的体验。

“对于一个普通的情愿以军人作为自己终身职业的人来说,使枪动炮那才是正业,至于枯燥的法兰西语的学习,显然就太不合口味。不过,若是你提前知道了掌握好这门语言,会对你有多大的帮助的时候,学习的劲头不仅自然而然地就来了,而且还更加有趣味,我们这些人的思想就是这样转变过来的……”

留下这段话的是马英博,一八六三年的时候,他已经是工农红军第一军三师的副师长,校军衔。

从马英博所留下的日记中,可以看到这样一种关于他的语言学习经历。

自一八五八年开始,,马英博就利用正常军事工作之外的业余时间,每天参加师里组织的法兰西语学习班。

一八六零年三月开始,他又在红军总参谋部的安排下进入红军大学新组建的语言学院,接受了一年专业的法兰西语轮训。

而在其后的一八六二年和一八六四年,马英博又分别以外交人员和商务人员的身份,跟随太平天国政府的外交、外贸代表团,先后两次抵达法兰西,并转道进入英国。

最长的那一次,马英博曾经跟他的同伴们一起,在英国了达五个月之久,细细地“游玩”了英伦三岛的多个重要城市。

“就是真正的法兰西人都说,我的那一口法兰西语,那绝对算的道道巴黎腔。”

当然,类似马英博这样的语言天才,在众多的工农红军的中高级将领们中间毕竟还是少数。

其实,红军最高统帅部之所以做出这样的训令,也并不真的是要让红军的将领们都变成语言的天才,都能讲一口地地道道的巴黎腔法兰西语,或者是彼得堡腔的俄国语。红军最高统帅部的真正用意,只是想利用这种方式,使得自己的红军将领们能够尽力地像了解自己一样,去了解他们未来的敌人。

因为这些工农红军的将领们学习的不仅仅只是一门外国语,他们还会借此机会,学习到各个相应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

而中高级将领们对外国语的学习热情,很快就影响到了在他们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