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0部分 (第1/4页)

被打开了一条缝的阿克拉维克南mén的mén边,轰然炸响。

红二十六师杀进了阿克拉维克。

之后在阿克拉维克城内所发生的巷战,一连持续了近五个小时,战况也是极其的惨烈。

阿克拉维克城内英军的数量尽管并不比红二十六师的将士们超出很多,但既占据着以逸待劳之优,又有着“背水一战”的那么一股子jīng神气儿(阿克拉维克东靠加拿大的第一长河马更些河,北去是大海,西面是双方本就你死我活杀的正酣的战场,现在南面偏偏又来了太平天国的红军堵mén,到底还叫不叫人活了),于是,城内的英军开始了疯狂的垂死挣扎。

于是,在最关键的时刻,英军第二十军团的指挥官们,甚至不惜代价,纠集起成批的英军士兵,对又是枪打,又是炮轰,攻势猛烈的红二十六师展开近身反扑。

于是,在这场惨烈的阿克拉维克争夺战中,曾经出现过好几次双方数以百计的官兵“狭路相逢”的震撼场面。双方的官兵们端起一把把上了冷气bī人的枪刺的长枪,瞪着一双双血红的眼睛,沉闷地低吼或是嘶喊着,绞杀在一起。

!@#

………【第五六八章“暖流行动”(七)】………

第五六八章“暖流行动”(七)

根据太平天国工农红军所颁布的步兵训练大纲,队列、shè击、刺杀、技击、越野等技战术,是所有红军陆军部队将士们的必修课。

一说到队列训练,估计某些人就会嗤之以鼻,在这某些人看来,即便你就是把队列走的再整齐,再漂亮,也肯定不会把你的敌人走倒。

可一支钢铁般的军队到底是怎样练成的?首先,这支军队的所有成员都必须要具备高度的组织和纪律xìng,队列训练的目的,恰恰就在于此。

毕竟军营不是用来开“派对”的大娱乐场,在这里,需要的都是一切行动听从指挥的铁血将士,而不是整天只会唧唧歪歪,懒散成xìng的少爷和公主。

也千万别以为穿上了一身的军装你就真的成了一个兵了,严格的队列训练,才是把你从一个普通百姓向一个合格的军人的转变之中,所迈出的第一步。

作为一支已经由冷兵器完全进入到了热兵器时代的军队,太平天国工农红军的各部队、各兵种,从上到下都对shè击训练拥有着近乎是疯狂的热衷。

就连身为国防军事委员会委员长的林海丰元帅,每年铁定也得拿出一定的时间,与红军各总部、各大军种机关的将军们一起,参加chūn秋两次的“法定的”shè击训练,并必须接受实弹shè击的考核。

如果在实弹shè击的考核中,有人的成绩达不到合格的标准,除去必须要“荣登”《工农红军报》考核不达标的榜单之外,还将因此而被“罚俸”半月,而所得款项则统一进入了一个账户——红军优秀士兵奖励基金。

既然总部机关的将帅们都拿自己开了刀,下面各部队的将领们自然不甘落后,即便是再忙,shè击训练也必须去参加,实弹考核一旦被“烤糊”,就是硬装,也得做出一副很心甘情愿的样子,将自己半个月的薪水,统筹进红军优秀士兵奖励基金里去。同时还得把自己的深刻自我批评,通过各部队自己的宣传刊物,呈现在下属官兵们的面前。

当然,能够享受到“罚俸”和“通报”这两种同时处罚的人,还仅仅局限于军级以上各机关的将领们。若是再从师级往下,运气就没有这么好了。

红军各部对于师级以下军官们的考核,尤其是各师旅团营连排级的主官们,实施的是shè击考核的一票否决制,是要shè击考核这一项不达标,立马你就得“卷铺盖卷儿走人”,降级一等。

其实,在经历过了无数的血雨腥风的红军各级将领中,“有几把刷子”的人那是大有人在,比如陈yù成、陈廷香、谭绍光等人,那都是曾经叱咤风云的神枪手。只要他们没有被长期的和平生活所腐蚀、所麻痹,只要他们始终能继续地保持着战争年代所具有的优良传统,一个小小的实弹shè击考核,根本不可能会打倒他们。

而事实也证明,虽然林海丰参加训练的积极xìng相当地高,军阶也很耀眼,见过枪的时间也又他的那些战友们长了许多,但毕竟专mén抄家伙的机会还是太少,于是,在“奖励条例”初颁的头几年,做过的检讨和接到的罚单,林海丰元帅居然也是高居榜首。

不过,甭管是之后已就任国防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的林凤祥,以及李秀成和黄再兴等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