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部分 (第1/4页)

这打脸打得清脆响亮,李氏不敢和镇北王妃顶嘴,难道还训斥不了一个下人,当即斥道:“在主子面前,哪有你随意插话的份儿!”

吓得这小厮当即就想跪下求饶,可手里还抬着箱子,想丢手不敢丢,整个人看起来极为可怜。

镇北王妃冷哼了一声:“在本妃面前,也没你随意插话的份儿。不会说话,就把嘴闭上,没人愿意听你说。”

不待见之意十分明显,李氏的脸从红变成紫,僵硬地垂下头去,袖下的手死死地攥着帕子。

何妈妈见气氛尴尬,忙出面打圆场:“既然这第一样就如此罕见,第二样肯定不同寻常,还不快把东西奉上给王妃看看。”

那小厮还有些心有余悸,踌躇了一下,才和同伴将箱子放在地上,低头从从箱子里拿起一个椭圆形淡黄色,像似某样物体根茎的东西,。

其貌不扬,上面还沾着干土,对于所谓的贵人来说,这种东西真是腌臜极了。

好奇抬眼看去的李氏,又撇了撇嘴角,不过这次她聪明地没有说话。

“回王妃的话,就是这东西了。听那位军爷说这物叫洋芋,是世子领着人新种出来的作物。今年秋天大丰收,亩产千斤。可做粮食吃,能饱腹,且不挑地。另还有个册子,上面写着做这种吃食的方子,是世子夫人特意命人送来的。”

若说能在冬天种出菜,倒不算什么罕见的。

可亩产千斤的粮食?

就算这屋里都是妇孺,也能明白这其中所包含的意思。

“可无虚言,真是亩产千斤?”镇北王妃不禁坐直了身子。

小厮有些紧张,抿了抿下唇道:“奴才也是听那位军爷所言,那领头的军爷还在外面等着。”

“快去请王爷来。”镇北王妃的声音乍地响起。

何妈妈一愣,忙不迭就出去了,根本忘了屋里还有侍候的丫鬟,让丫鬟去就得了。

镇北王刚好在府中,他也接到了黑河卫送年礼来的消息,不过他素来不管这种琐碎事,正打算问问德叔具体情况,突然正院这边就来了人。

见何妈妈神色匆匆,他还当镇北王妃发生了什么事,也没细问,人就过来了。

镇北王妃脸上带着一种奇异的红光,脸色也十分怪异,见到镇北王,就指了指那箱子,又指了指那小厮,竟是连话都没办法说了。

镇北王不解,那小厮只能再度重复了一遍方才说的话。

他人虽是憨头憨脑的,不过口齿倒是清楚,该表达的意思都表达出来了。

听完后,镇北王蓦地站了起来,紧紧盯着那小厮手里的洋芋,甚至走上去拿过来端详。

这小厮哪里如此近距离接触过王爷,吓得顿时就往地上一跪。

“去把那领队的武官叫过来。不,叫去书房。”说完,镇北王就匆匆大步离开。

与他一同前来的德叔则去办他吩咐下来的事。

屋里再度静了下来,镇北王妃瞅了瞅李氏的脸色,突然有些意兴阑珊,复又躺下道:“本妃累了,你们都下去吧。”

这个你们,自然是针对李氏的,李氏只能攥紧帕子低着头走了。

*

命人将黑河卫来人带下去休整,书房里只剩下镇北王和德叔两个人。

镇北王满面红光,神色是近日来几乎不见的喜悦和兴奋。

“这小子,脑子灵活,竟让他弄出个这玩意儿。”

德叔微笑着在一旁道:“万万没想到世子竟有如此本事。”

“若是这东西能在辽东大力推广,若是辽东自此不缺粮,不再受朝廷的钳制,又何愁、何愁……”

又何愁不能挥师入关。

辽东几十万大军,人马自是不缺,缺的就是粮食。打仗打得便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辽东有人无粮,所以这些年来镇北王早是积蓄已久,却一直按兵不动。朝廷屡屡短缺辽东的军粮,却又从来不是不给,无疑是在告诉镇北王,你的命脉还被人抓着。

这是朝廷钳制辽东的一种手段,镇北王明白,所以这些年来他一直大力推广开荒屯田,可惜成果不大。

德叔噤若寒蝉。

不知道过去多久,镇北王的情绪终于平复下来。

再如何好的前景,也得将眼前的难关度过才是,终归究底镇北王还是冷静的。

“世子说,若是边城缺粮,黑河卫可拿出八千石粮食。”

镇北王先是静默,再是疲惫,他摆了摆手:“还是先看看各卫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