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落户西正阳 (第1/1页)

好书推荐: 嫡妻难惹

因为酒壶在刘双江手中,所以他执壶筛酒。 在座的人里面,不乏喝酒的人,男士当不说,就是倪玉霞,酒量也蛮深。 如果都往兴致上喝,恐怕要喝上几壶,光酒钱就可观。 所以在喝酒上,甘牯子等人就显得拘谨。 不过,李三夫妇并没有为省几个酒钱而故意不喝。实在是因为初到一个地方,风土人情并不熟悉,所以他们以不胜酒力为名,只像征性地点了点盅。 甘牯子和两个徒弟都是好酒量,甘牯子借口不会喝酒,说只喝茶;两个徒弟自然不敢逾越,都喝茶了。 李三知道师兄有酒量,就说:“大哥,你不是喝酒吗?满上!满上!” 甘牯子摇着手说:“师弟呀,大哥我早把酒戒了。因为我喝酒净误事,你大嫂逼着我戒掉了。” 剩下的只有舅舅爷、刘双江、刘旺五三人筛满了。 一般来说,做东的人就是第一个站起来敬酒的人。所以李三和倪玉霞站了起来。 李三端起酒杯礼貌地说:“舅舅爷,表哥表侄,师兄师侄,我和玉霞敬各位一杯,感谢大家的鼎力相助!来,干杯!” 大家纷纷举着杯子,包括喝茶的甘牯子师徒三人,像征性地碰了碰,然后仰头一饮而尽。 开始吃菜了。刘双江说,这“醉三鲜”,是趁热吃才美味,凉了味道就差远啰! “醉三鲜”,确实名不虚传。大家竟吃得津津有味。 吃到一定的时候,甘牯子向李三眨了眨眼。 李三夫妇站起来专门敬了刘旺五。 李三说:“旺五贤侄,我先敬你一杯。听双江大哥说,原来的铁匠铺是你四叔开的。我现在想把它重新开起来,讨一碗饭吃。” 刘旺五说:“表叔表婶,实不相瞒,我那个四叔也不是亲的,只是他在这里的时候,我们两家走得最近。他临走的时候,并没交待我什么,可见他是不想回来了。” 甘牯子说:“既是这样,还请贤侄成全我师弟,我们一定会记你的好,不会亏待你们的!” 刘旺五说:“双江叔己跟我说了。那个铁匠铺反正一直闲着。闲着也是闲着,表叔想要,拿去就是了。” 舅舅爷说:“这是一定的,我和双江可以证明。”但他话锋一转,说,“旺五哇,办个契约,今后你四叔回来也有个交代。” “又不收取什么,不必办契约吧?”刘旺五说。 刘双江说:“旺五哇,正是不收什么,才更需履个手续,有凭有证,才可证明你没收一分一毫,经济上与你无干。” 刘旺五也是个直肠子的人,听大家都这样说,就点头同意。 刘双江让翠红拿来纸墨笔砚,刘双江有点文化,平时专门给人家写点这写点那,收取一点好处费,赚一杯酒喝。 那契约是这样写的: 契约 兹有四叔刘叔华闲置铁匠铺一座,无偿借给李三使用。何时四叔刘叔华回来,想要归还铁匠铺,则毫无疑问当归还。 空口无凭,特立此约! 立约人:甲:刘旺五;乙:李三 证明人:刘双江胡汉骞 民国二十四年四月吉日立 下面还说明:此契约一式贰份,甲乙双方一人一份。 完后,刘旺五和李三等人均打了手印,并各执一份。 “真的是大感谢了,太感谢了。”李三激动地大声说。 “来,我再敬你一杯!”李三举起酒盅,对刘旺五说。 然后,李三又与舅舅爷和刘双江各敬了一杯。 甘牯子见师弟顺利地获得了铁匠铺的使用权,也非常高兴,觉得这刘姓叔侄乃通情达理之人。 最后结算的时候,甘牯子也没与师弟争买单的事。因为在酒桌上签了契约,这顿饭就算是祝贺宴,再去抢买单显然不合适。 饭后,甘牯子和两个徒弟就帮师弟夫妇拾掇铁匠铺。 铁匠铺在镇东头,紧挨着河埠头。一共有两间房。 刘双江和刘旺五告诉说:刘叔华开铁匠铺的时候,因为他住在老宅里,这两间房分别是铁匠铺子和杂物间,晚上或歇业的时候,把门一锁就走了。 甘牯子说:“师弟吔,你只能将杂物间改成住的地方,挤是挤了点,可也没办法。” 李三说:“还不错,有了一个栖身的地方,比露宿街头可要强多了。” 他说着,再次对刘双江和刘旺五表示感谢。 见李三他们很满意,刘双江和刘旺五就离开了。 剩下的几个人,除了舅舅爷,就动起手来,打扫的打扫,摆放的摆放,忙到下半晌,才基本安顿了下来。 见时辰不早,甘牯子就对舅舅说:“我们走吧,不然太晚会没渡船的。” “好,走吧!”舅舅爷说。 李三和倪玉霞还想留他们吃晚饭,因为过渡的原因,只得作罢。 在送他们过渡时,李三真诚地说:“舅舅爷,师兄,下次记得来玩哈!” 送走了他们,李三夫妇回到了铁匠铺。 望着夕阳下的铁匠铺,李三和倪玉霞终于舒出了一口气。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