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第09章 (第1/3页)

《我是郭嘉(三国)》最快更新 [aishu55.cc]

蔡邕收到女儿来信,立刻就收拾包袱,星夜赶往东郡。

离开前没有与任何人商量。

他将女儿的亲笔手书烧了,将郭嘉代写的书信留在了书房显眼的位置,自己写了一封简短的告罪书信一并放在书房中。

两天后,董卓才发现蔡邕跑路了。

他大发雷霆,正想将蔡邕抓回来的时候,手下在蔡邕的书房中发现了两封书信。

董卓直接看哭了。

他年逾花甲,孙女都及笄了,可以说是子孙满堂,知道天伦之乐有多重要。

蔡邕的行为可以理解。

他也有女儿,若是他的女儿重病在床,他不会像蔡邕这样失去理智。

但蔡邕先向他禀报,他也会准许。

信上说蔡琰的夫婿早亡,未能留下子嗣,守完孝回娘家时,身边就只有从娘家带过去的丫环相陪。

路上匪患猖獗,极不安全。

幸好在半路上遇到了颍川人郭嘉,好心的带她一程,将她送到了曹操那里。

蔡邕和曹操有一段师徒情谊。

蔡琰和曹操多年未见,并没有急着回家,而是跟着曹操去了东郡。

路途辛苦,不幸病倒了。

曹操派人八百里加急送信给蔡邕,希望父女二人能见上最后一面。

蔡琰的书信感人泪下。

董卓被信上的文字感染,老泪纵横,又见了蔡邕的告罪书信,决定不予追究。

这要是将人抓回来,太不通人情。

蔡邕是性情中人,爱女儿胜过了爱自己,不告而别是担心晚上一两天启程就再也见不到女儿了。

可以理解。

由于蔡琰的文采太好,董卓让人将书信装裱起来,预备流传后世。

蔡邕赶到东郡后,直奔女儿家中。

蔡琰见到父亲来了,十分的开心,对父亲嘘寒问暖,同时吩咐小莲去准备酒菜,为父亲接风洗尘。

小莲忙活去了。

“琰儿,你身体怎么样?有没有事?”蔡邕见到女儿,最先询问的就是女儿的身体情况。

虽然女儿在信上说了是装病,但他还是担心。

蔡琰笑的很甜,调皮地说道:“父亲放心,女儿的身体好着呢,一顿能吃三碗。”

虽然这么说是夸张了点。

蔡邕闻言放心了,说道:“以后可不能再咒自己了,为父年纪大了,经不起吓。”

他都快六十岁了。

在看到郭嘉代写的家书时差点昏厥过去,指不定父女二人谁先见阎王,好在第二封书信把他救回来了。

曹操这里确实是个好去处。

他担心董卓不会放他离开,连夜启程,赶了几天的路,终于见到了女儿。

看到女儿真的好好的,他放心了。

也好在女儿多留了个心眼,激的郭嘉改投了曹操,助曹操有了立足之地。

若要投奔袁绍,他是不愿的。

他看袁绍在讨董战役中的表现,极有可能会是下一个董卓。

蔡琰笑着应下。

蔡邕想到女儿在回娘家的路上差点出事,愤愤地说道:“卫家真不是东西,枉为世家大族,竟然这样对待你,也不派几个随从送你。”

女儿对他们卫家仁至义尽,却是这种待遇。

十六岁嫁入卫家,十八岁丧夫,守孝三个年头实打实的两年,如今才双十年华。

蔡琰是知道卫家这么做的原因的。

首先,她没有生下一儿半女;其次,父亲被奸臣董卓征召为官。

卫家如避蛇蝎。

“不要生气了,”蔡琰不想再谈卫家的事,转移话题道,“我许诺了郭嘉,要与你为他合奏一曲《青衣沽酒》的,当作是谢礼。”

蔡邕说道:“曲谱给我看看。”

蔡琰知道父亲这么说了基本上就是答应了,欣喜地拿来了曲谱。

筝谱、笛谱、歌谱全部都拿来了。

蔡邕只是看了一眼笛谱,当即取出随身携带的笛子试音。

不久,便传出了悠扬的笛声。

蔡邕收了笛子,乐呵呵地说道:“走,我们去答谢郭嘉。”

蔡琰说道:“……不着急吧?”

蔡邕看了一眼天色,快到晌午了,确实不适合现在去。

他们可不是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